比如歌曲《黎平》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源自侗族歌曲《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驕傲》。原曲是無伴奏合唱:“說不唱歌,,朋友說我心高氣傲,,盡情歡歌,,朋友說我心直率,喜歡我唱,,我就唱開懷,一生一世能有多少載,,高山再陡也有盤路繞山過……”旋律悠揚舒展,,與歌詞傳達的樸素人生哲理和豁達生活智慧相契合。
如何讓民族風(fēng)與國際范兒融為一體,?我在人聲的基礎(chǔ)上加入和聲及和弦,,以增添音樂的立體感、結(jié)構(gòu)感,;去除一些人聲,,在和聲部分加入一些花式鋼琴演奏技法;在器樂伴奏方面,,急促的鼓點,、迷幻的電吉他、低沉的貝斯等不同樂器的進入要與人聲的高低,、強弱,、緩急相呼應(yīng)。就像烹飪一樣,,依次下入不同的食材和調(diào)料,,但始終不能忘了主材是什么。所以,,不論如何“融”,,我都要盡力尊重人聲的獨特性,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一點現(xiàn)代或西方的口味,,讓它更容易被其他文化群體理解和欣賞,。
不同樂器的巧妙運用和搭配在融合音樂創(chuàng)作中至關(guān)重要。中西樂器音色不同,,互為補充,,只要編曲得當(dāng),合奏起來通常很和諧,。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由此我走進了一個廣袤美麗的音樂國度,越往里走,,越是好奇,,越是沉醉其中。此后,,我用150多次旅行,、3張專輯,、40多首融合音樂作品和上百場演出,來致敬這個賦予我無窮靈感的國家,。
對話中國民樂與音樂家
與中國民樂的親密接觸源于一場與昆曲藝術(shù)家跨界合作的音樂會,,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絲竹管弦的魅力,驚訝于昆曲伴奏的樂器配置之齊全,,更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tǒng)音樂使用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樂器多是旋律性的單音,,而鋼琴是立體的多聲樂器。因此,,我在融合創(chuàng)作時會運用五聲音階,,用古箏、竹笛,、琵琶等中國樂器演奏旋律,,鋼琴或其他西洋樂器演奏和聲。二胡是我最喜歡的中國樂器,,放眼全世界形形色色的樂器,,二胡獨樹一幟,。它的音色像人聲在訴說,,欲斷又連似欲言又止,弦音急轉(zhuǎn)似話鋒突變,,絲縷平緩似心緒平復(fù),這與爵士鋼琴撩撥情緒的特質(zhì)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兩者結(jié)合可以讓樂曲的故事性和表演張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