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韓國“世越”號客輪沉沒,,事故震驚世界,。橫臥海底三年之后,,“世越”號在今年3月由上海打撈局托出水面,,結束了遇難者家屬們煎熬的等待,。
“成功完成‘世越’號打撈,,使我國救撈技術邁上更大一個臺階,,今后面臨噸位再大的沉船,,都有解決辦法了,。”在最近舉行的2017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上海打撈局“世越”號打撈工程現(xiàn)場總監(jiān)王偉平,,向科技日報記者講述了“世越”號打撈項目背后的創(chuàng)新故事。
船大,、水深,、打撈難
“這樣的條件是對各國打撈技術的一個挑戰(zhàn)?!蓖鮽テ秸f,,因為要完全滿足業(yè)主提出的打撈要求,在技術上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難題,?! ?015年5月22日,韓國政府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世越”號的最終打撈承包商,,并提出一個嚴苛的條件,即企業(yè)在投標過程中,,不僅要有價格優(yōu)勢,,同時也要提出能有效保護失蹤者遺體的船身整體打撈方案。
首先是船體重量,。資料顯示,,“世越”號渡輪船長145米,寬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噸,,載重量化3794噸,排水量9907噸,。完整打撈如此萬噸巨輪,,對作業(yè)單位而言,著實是個大難題,。
其次,,沉船地點水深達到了45米,并且船體是以左傾90度的姿態(tài)沉沒在海底,。為了盡可能保護好遇難者遺體,,韓方要求務必保護沉船原始狀態(tài)。
“這就是技術難度最大的無損打撈,?!蓖鮽テ秸f。
最后,,在深海作業(yè),,水流和地質帶來的影響很大。王偉平介紹,,“世越”號沉沒海域的海底地質堅硬,,都是巖石。所處海域風高,、浪大,、水急(2米/秒)。這些因素都加大了打撈作業(yè)的難度,。
鋼梁托底,,整體抬浮
“世越”號的打撈招標,引來27家世界一流專業(yè)公司的參與,,競爭異常激烈,。
“當時世界整體打撈最先進的案例,是對俄羅斯1.4萬噸級‘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打撈,?!蓖鮽テ浇榻B,該案例由荷蘭兩家公司聯(lián)手,,于水深108米處實施,。核潛艇的狀況與“世越”號情況相似,船身均為左側開始躺下,,兩家公司用鋼絲繩固定住潛艇,,托起后放置到浮動船塢上,最終打撈出水。
然而,,“世越”號為90度側沉,,船體強度也無法與核潛艇相比。要實現(xiàn)無損打撈,,不能沿用打撈“庫爾斯克號”的方法,。
簡言之,,要拿下這個項目,,上海打撈局必須有所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