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見習記者萬存靈)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新學期伊始,,“現代私塾”再次成為報端熱詞,。在浙江杭州,,11歲男孩小朱因為“搬了一暑假的磚”而引發(fā)輿論嘩然。到9月1日,,小朱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回學校上學,,而是退學,準備在家接受“新教育”,。作出和小朱父母相同選擇者,,如今已不是個例,。
教育部今天(5日)表示,,接受私塾教育與我國《義務教育法》相悖,對逾期不改的家長,,將由司法部門依法發(fā)放相關司法文書。針對四川涼山格斗孤兒事件,,教育部今天也表示,,對適齡兒童,、少年未能完成義務教育事件,“發(fā)現一起,,糾正一起”,。
9月,,6歲零4個月的跳跳并沒有和小伙伴一樣背起書包走進小學課堂,。他的“課堂”,,是其父母創(chuàng)辦的“浩然書院”。
跳跳爸爸張紅亮說,,兒子的幼兒園,、學前班等都是在家里由愛人和自己教授,。從《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到《大學》《中庸》《論語》等,夫妻倆希望通過傳統(tǒng)私塾式教育的熏陶,,引導兒子愛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在著重的這種教育是知識培訓,、技能培訓,、才藝,、學歷的培訓,。老師講的,學出來之后會發(fā)現這一生沒什么用處,。這個學習,,只是問卷似的學習,就是應付考試用的,。這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了,?!?/p>
對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高度關注,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的教育,。如果家長不送孩子到學校去上學,這是和《義務教育法》相抵觸的,。適齡兒童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具有強制性,。一些家長不送孩子上學,,在家里或者送到“私塾”、國學班等地方去學習,,這些機構很難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guī)定的相關課程,,很難保障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這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呂玉剛坦言,,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接受如國學等方面的特殊教育,,可以在業(yè)余時間進入一些機構學習,。但這類學習只能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不能替代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對于沒有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guī)定送適齡兒童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家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司法部門或將依法發(fā)放相關司法文書,。學校要摸清情況,及時和家長保持聯系,,在學籍信息系統(tǒng)進行標識,,并進行勸返。勸返不回來的,,要向當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書面報告;當地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對適齡兒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沒有送孩子去上學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的,沒有送孩子上學的這些家長,,由司法部門依法發(fā)放相關的司法文書,,敦促其保障輟學的學生盡快復學;情節(jié)嚴重的或者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樣圍繞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四川涼山格斗孤兒事件一個多月來受到廣泛關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王岱介紹,,教育部、民政部會同四川省教育廳,、公安廳,、民政部門進行調研,目前整改正在進行中,。通過調研,,俱樂部里未成年人有45名,其中孤兒有1名,,16周歲以下的義務教育適齡兒童有37名,,分別來自涼山和阿壩地區(qū)。
王岱表示,,教育部門將依法對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yè)訓練的社會機構加強管理。機構應首先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完成義務教育,,或在訓練的同時接受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一些體校和文藝機構如果對孩子進行義務教育,,應當有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批準,。對適齡兒童、少年未能完成義務教育的事件,,教育部門將發(fā)現一起,,糾正一起,“組織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兒從事這項工作,,存在社會道德問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機構的效仿。另外,,要對這些孩子提供幫助,。這些孩子回去以后,涼山州包括其他一些地區(qū)的教育行政部門跟民政部門都對這些孩子上學進行了妥善的安置,。對確實喜歡格斗的孩子,,專門安排他們進入一些特長學校學習。這些學校有專門的格斗興趣小組或者相關體育訓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