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三國墓中出土的五管瓶
為啥是個胡人形象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浙萍 通訊員 胡露
武義縣博物館有一件鎮(zhèn)館之寶,,三國青釉伎樂俑五管瓶,,造型十分另類獨特,。浙江新聞客戶端《八婺之寶》第九期,,武義縣博物館館長傅毅強將帶大家感受這件國寶魅力,揭開神奇五管瓶神秘面紗,。
三國伎樂俑五管瓶
造型獨特,做工精巧
傅毅強介紹,武義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眾多,,尤其堆塑精品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對三國時期的五管瓶,,則當(dāng)之無愧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
這對五管瓶,出土于武義履坦棺山2座三國墓中,。分別為青釉伎樂俑五管瓶和青釉伎樂女俑五管瓶,。五管瓶從字面上理解,,意為擁有5個管口的瓶,。
青釉伎樂俑五管瓶,器身高42.0厘米,、腹徑22厘米,、底徑12厘米,,主體管呈葫蘆形,,上層附4個小罐,五管與器腹相通。中間大管演變成胡人形象,,凹臉高鼻,、濃眉大眼,且有絡(luò)腮胡子,正在吹畢栗(古代一種管樂器),。前二小管,,右邊一個在吹排簫,左邊一個和著節(jié)拍雙手在打拍子,,在前二小管中有一小孩也在學(xué)著打拍子,。下一層肩部一周堆塑有人物5個、動物3只,。
青釉伎樂女俑五管瓶,,器身高36.6厘米、腹徑22.4厘米,、底徑12厘米,,主體管呈葫蘆形,中間大管也是胡人形象,,凹臉高鼻,、眉清目秀,著短袖胡服,,懷抱一嬰兒正在哺乳,。邊上4只為素管,,前2管中間跪著2人像是仆人,。下一層正面有1人做倒立狀,,左邊上2人在拍手稱好,一周共有動物4只,。憨態(tài)可掬,,形象生動,。
傅毅強介紹,,這對五管瓶以頭頂開口,,與器腹相通,器物下部為常見罐體,圓腹,、收腰、平底微內(nèi)凹,;此外,,運用了捏塑,、模印,、刻劃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將胡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外施青褐色釉不及底且肩部及腹部垂釉明顯,,胎釉結(jié)合良好,厚實滋潤,,是武義婺州窯最具代表性的堆塑精品,。這對五管瓶是當(dāng)時最為典型的堆塑人物塔式五聯(lián)罐,是婺州窯瓷器中的精品,,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十分罕見。
古代它到底是干啥用的
看看這件端莊大氣的國寶,,通體美艷,,做工精巧。尤其是五個圓管均勻分布瓶身,,顯得是那么另類而神奇,,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在古代它到底是干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