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國駐華使館如何找到“風水寶地”
又一個國家的駐華大使館開張了——巴拿馬,。
政知見注意到,在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一個多月后,,巴拿馬駐華使館開館了,。使館臨時代辦林錦珍向媒體介紹,,現在巴拿馬在和中國有關部門協(xié)商,希望能另外選擇一個地址完成對使館的擴建,。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國家在中國開設大使館,選址和建造方面到底有哪些“門道”,?
館舍是“買”還是“租”,?
根據媒體報道,巴拿馬駐華大使館目前仍在位于北京東直門塔園外交公寓的貿易代表處舊址辦公,。至于未來如何選址和擴建,,巴拿馬駐華使館暫未透露更多消息。
外交筆會副會長,、前禮賓司參贊吳德廣告訴政知見,,一般來說,開設使館的國家要就使館選址,、建造事宜同駐在國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商量,、談判,然后雙方達成協(xié)議,。據知,,外國駐華使領館選址和建設的相關工作都是由外交人員服務局這一機構負責的。這是一家隸屬于外交部,、實行企業(yè)化管理的事業(yè)單位,。
至于使館的規(guī)模,,吳德廣說,這由一國的財力,、人員以及同駐在國業(yè)務往來數量決定,,有的國家人力、財力有限,,業(yè)務往來數量少,,使館規(guī)模就沒有必要那么大。
△很多年前的第一使館區(qū)
駐華使館的建造也有兩種主要的形式,。一種是入駐國家自行設計并提供材料設備,,由我國工程人員協(xié)助施工的“自費使館”;另一種則是由我國統(tǒng)一設計,、建成后租給外國使團使用,,這種形式叫做“統(tǒng)建使館”。
外交部禮賓司原代司長魯培新告訴政知君,,駐華使館中有些大館是自己設計和建設的,,中國方面起協(xié)助作用,如美國,、法國這些國家大使館,。
事實上,一國在駐在國購買地皮建設使館也是“國際慣例”,。比如美國,,20世紀初以來,在全世界購買外交房產的故事就足夠寫一本書,,確實也有人這么做了,,馬里蘭大學教授簡·洛菲勒撰寫的《外交與建筑:美國海外使領館建造實錄》就記錄了這一歷史。這本書寫道:19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允許政府在海外購買土地建造外交建筑的法案,,即《勞丹法案》;1914年,,美國率先在墨西哥城和東京購買土地,;到1952年,美國外交建筑局在海外共有737幢房產,,購買了92塊地皮,。
像2008年建成的美國駐華使館新館設計者和建筑承包商就都是美國知名大公司,但主要的分包商是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媒體曾披露,,為了防止泄露建筑的安全秘密,使館施工采取分階段進行,。當時,,新使館的項目總監(jiān)普萊爾說:“我們先讓中國分包商在使館施工兩年半,,然后他們撤出工地,我們砌上圍墻,,美國工人繼續(xù)施工,,等這個階段完成后,中美工人再一起工作,?!?/p>
當然,并不是所有國家像美國那樣,。專家告訴政知見,,使領館館舍可以購買也可以租用,現在租的比較多,,因為買下來的話,,地點就固定了,以后也不好再變化,。
三個使館區(qū),?不,四個,!
曾經有人形容,,一國的駐外大使館就像這個國家的“門臉”,代表著國家的形象,。
截至2017年6月,有175個國家同中國建交,。換句話說,,在中國,至少有175張“門臉”,。
北京的建國門外,、三里屯、亮馬橋都是使館林立的地方,,美國,、法國大使館現代簡約,伊朗,、巴基斯坦大使館充滿伊斯蘭風情,,索馬里駐華使館與國旗風格一脈相承……這些都讓人印象深刻。
△美國駐華大使館
據《北京市外國駐華使館的歷史和現狀》一文披露,,截至2013年8月1日,,北京有三個使館區(qū),按照門牌號計算,,三個使館區(qū)現有獨立館舍133座,,還有一些建交國在外交公寓(齊家園,、塔園、亮馬橋)或外交辦公大樓內設立使館,,無獨立館舍,。
魯培新介紹,最早的使館區(qū)也就是第一使館區(qū)在建國門外(上世紀50-70年代),,后來使館越來越多,,擴大到三里屯一帶(第二使館區(qū)),再后來需求量再增大,,又到了亮馬橋一帶(第三使館區(qū)),。政知見了解到,目前北京已經有了“第四使館區(qū)”,,位于朝陽區(qū)東壩地區(qū),,目前正處于開發(fā)建設階段。
△政知君的東家離第二,、第三使館區(qū)很近
現有的三大使館區(qū)各有什么特點,?
《北京市外國駐華使館的歷史和現狀》一文披露,在第一使館區(qū)內有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駐華使館,,如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使館。這是因為上世紀50年代,,上述國家大都在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與新中國建交,,雙方關系友好,因此,,中方為其提供的館舍建設用地面積都比較大,。在魯培新的印象中,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占地面積就比較大,。
第二使館區(qū)則同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國家與中國的建交潮有關,。萬隆會議之后,中國與亞非國家關系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后,,中國與西方大國關系也打開局面,聯(lián)邦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歐美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因此,,第二使館區(qū)分布著歐,、亞、非,、拉等國家,。
第三使館區(qū)已經不再由中國政府統(tǒng)一安排建設用地,,而是根據各國提出的要求并結合我國的對外政策和實際情況來確定用地面積,由各國自行設計,,自行建設,。美國駐華使館新館,日本,、法國,、以色列等駐華使館都在這一區(qū)域。
此外,,相對獨立的是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這座駐華使館故事可真不少。俄羅斯駐華使館是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使館,,并因此入選過吉尼斯世界紀錄,。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
當時蘇聯(lián)第一個承認新中國,中國政府把16公頃大的黃金地段劃給蘇聯(lián)作為使館用地,。使館原址還是一座東正教堂所在地,。政知君因為工作關系,也曾經多次造訪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給人的印象是,,這座使館占地面積非常大,館內建筑,、裝飾考究,,連廁所的設計都有宮殿般的感覺。
除了公寓,,中國還提供“安全”
還得再說說北京的幾大外交公寓,。
外交公寓具有辦公和住宿的雙重功能。在北京,,目前有亮馬橋、齊家園,、塔園,、三里屯、建國門外,、金島這幾處外交公寓,。我們經常看到在這些外交公寓頂部有DRC三個縮寫字母,,其實是Diplomatic Residence Compound的簡稱,。
△經過建國門外大街,能看到這樣的建筑
因為工作關系,,政知君曾經去過塔園和亮馬橋外交公寓,。塔園外交公寓內部和我們的住宅樓很像,,一般一套房子都是幾室一廳的布局。至于亮馬橋外交公寓,,由于建成時間較短,,整個建筑群非常嶄新,其A區(qū)由別墅群構成,,政知君曾經去過位于此的塔吉克斯坦駐華使館,,大使辦公室、會客室,、宴會廳都統(tǒng)統(tǒng)設在一棟別墅里,,總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亮馬橋外交公寓
政知君注意到,,外交人員服務局還為駐華使團提供招聘,、生活、購物等服務,。
如果細心的話,,可以發(fā)現在北京新東路上就有一家外交人員免稅商店,政知君了解到,,這家商店雖然主要是為駐華外交官提供購物服務,,但商店也設有酒類完稅區(qū),普通北京市民也是可以在這里購物的,。
魯培新告訴政知見,,中國方面為駐華使領館工作、生活各個方面考慮得還是很周到的,,比如使館區(qū)比較集中,,每個區(qū)有公寓房、辦公區(qū),,這是為了外交官上班方便,,此外還設有超市、外交人員免稅商店,。
△某國駐華大使館外執(zhí)勤的武警
在區(qū)域內,,外國駐華外交官離任了,中國方面還提供打包包裹及海關服務,。所以很多外交官都很贊賞中國,,除了工作、生活方面,,他們認為中國安全保衛(wèi)方面很好,,大使館外圍都有鐵絲網、武警24小時值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