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過去收入在最低的25%,,一直到前60%這群人增加非常客觀,,有些甚至倍增,。這些多半是在中國大陸,有一部分,,在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在美國,還有一群人,,收入最高的前1%的那群人,,他們的財富和收入也是倍增。他們是全球化帶來的戲劇化的所得和財富再分配,。
可以說,,特朗普的當選、脫歐的公投,,就反映了這個深層次的矛盾,。當然,還夾雜著其他的東西,比如價值沖突,、道德觀念沖突,、宗教和種族主義,但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反全球化群體,,支持保護主義,,支持排外主義,反對區(qū)域或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兩極劃分是最根本的原因,。
歐洲問題實際比美國還要嚴重,產業(yè)競爭力衰退,,經濟成長引擎熄火,,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化,,不管是家庭債務,、還是政府債務負擔非常沉重。穆斯林新移民帶來社會融合難題,,總體來講,,民主治理失靈、財政資源枯竭,,福利國家社會實力正在面臨階梯,。數字說明剛才的現(xiàn)象,尤其年輕人失業(yè)問題非常嚴峻,,而且短期內很難想象可以有所改善,。你可以這樣想,一個年輕人20歲大學畢業(yè)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而且直到30歲還是這樣子,,這些人會不會變憤青?這是非常非常嚴峻的問題,。
也就是說,,逆全球化浪潮源于傳統(tǒng)核心國家,因為他們出現(xiàn)了嚴峻的政治與經濟危機,;但它的解藥不太可能來自西方,,因為今天西方集團的思維、制度創(chuàng)新能力太低,,甚至可以說它陷在自己的窠臼里跳不出來,,還深信自己的主流價值觀,有時候把它推到普世價值,。它的社會利益結構非常僵化,,很難調整,,很難妥協(xié);它的代論民主體制持續(xù)出現(xiàn)職能的失靈和衰敗,,它過去所建構的,,不管是全球范圍或區(qū)域范圍多邊體制與治理機制本身的功能在不斷弱化,能夠維持現(xiàn)狀就不錯了,,更不要講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或改革,,讓它適應新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聽起來很悲觀,。但我的結論是,,完全不需要悲觀。
因為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秩序以及維護全球治理機制的意愿與能力明顯弱化的同時,,傳統(tǒng)核心國家的重要性在全球經濟體系里快速下降,,歐美過去領導角色的真空,將很有可能以中國為首的大型新興市場國家填補,。過去人家說不可能,,天塌下來我們也沒這個能力撐起來,但你不撐也不行,,中國和大型新興市場國家也發(fā)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它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回歸到承擔全球治理責任的角色,。
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開始建構新的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社會融合的機制,而且發(fā)掘全球經濟,、世界經濟可持續(xù)增長的巨大潛力,,也正在為新一輪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不要擔心,,拉開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來自中國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歐洲在里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小,當然,,美國還有一定作用,但也很小,,大部分都是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全世界經濟重心又開始重新回到亞洲,。
普華永道的最新報告推算,,2016年-2050年,中國和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的世界基本上是“七大新興市場國家”,,而不是傳統(tǒng)的G8或G7,,以前我們聽過的G7,到2050年只剩美國和日本還會在G7里,,連德國都排不進去,,會掉到第九。其實也不奇怪,,德國人口也不過相當于中國的山東而已,,雖然它工業(yè)制造能力很強。
目前來看,,南非并不是經濟強國,,巴西的經濟體有很多自己的問題,而未來新興國家的七大經濟體,,包括土耳其,、愛吉利亞、墨西哥,,這些國家并不在金磚五國框架里,;但在全球安全議題、戰(zhàn)略議題上,,BIRCS是不可取代的,,畢竟中國是大國、常任理事國,。金磚五國不應該只關注五國的問題,,而是代表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欠發(fā)達國家針對全球所有的重大議題發(fā)聲,,不管是安全領域的,、金融領域的還是貿易領域的,扮演領頭羊和代言人,。如果金磚五國能提升到這樣的視野的話,,還是可以發(fā)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