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10月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一個都不能少”大型專題報道團隊由總編輯帶隊,、分三路走訪多地扶貧一線,。采訪范圍涉及5個省、8座城市,、7個縣14個村莊。
從沙漠前沿的美麗村落到中國薯都的廣袤土地,;從黃河沿岸的丘陵溝壑到川,、滇交界的小涼山;從北京西北的綠色屏障大海陀到“一個都不能少”的莘莘校園,;都活躍著看法新聞記者的身影,。
今天,我們推出系列報道之京津冀線第二站——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水泉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拍攝地,。本文圖片均來自看法新聞
一部電影,讓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貧困山村走入人們的視線,。1998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水泉村拍攝,影片選用的所有演員均是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他們都未經(jīng)過專業(yè)的培訓,,但卻以其真誠質(zhì)樸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
2017年9月26日,,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來到電影拍攝地探訪。
電影拍攝后建起希望小學如今是扶貧工作隊駐地
2012年,,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被定為國家重點扶貧縣,,根據(jù)當時的標準,赤城縣內(nèi)四百多個村子被定為貧困村,,《一個都不能少》的拍攝地水泉村就是其中一個,。
9月26日,還沒到達采訪的目的地,,記者老遠就看到村口立著一個高十幾米的拱形鐵架子,,上面寫著“水泉村”三個大字。與二十年前電影中的水泉村面貌截然不同,,如今的村子干凈明亮,,一排排整齊的房屋、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都在告訴人們這個曾經(jīng)的貧困村,,早已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