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珺說,事實上,當時有條件的外省人早已經(jīng)通過各種渠道與親人取得聯(lián)系,,但因為存在政治禁令,,回大陸就可能面臨坐牢。那些底層老兵,,沒讀過什么書,、經(jīng)濟條件不好,要么不敢回家,,要么沒錢回家,。只有正式開放大陸探親,才能讓這些老兵回到家鄉(xiāng),。
唱著“母親啊,,我真想你們”,臺上臺下哭成一片
圖片2:“想家”老兵在臺北街頭發(fā)傳單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撬動“三不”政策的鐵板,,談何容易,?為了不連累妻兒,何文德離婚又離家,。他們幾個老兵,,或者到眷村、“榮民之家”等外省人聚居地,,或者站在街頭,,衣服胸前寫著“想家”兩個大字,背后寫著“白發(fā)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帷”,。見到過往行人,就問一聲,,“老鄉(xiāng),,你想家嗎?”而后遞上一張傳單,。
傳單被拒很常見,,還會被搶、被打,、被跟蹤,。楊祖珺一方面找來一些熱心的年輕人,陪伴老兵出行,,見機行事,。另一方面,“促進會”以何文德名義坦然公告:“如果說這是我們?yōu)橹袊鴼v史上因真正分裂而使得千千萬萬離散的骨肉,、隔絕的夫妻,、破碎的家庭得有重新團聚之期所必須付出的某種代價,,我心甘情愿承受這一切……”
1987年5月8日母親節(jié),臺北“國父紀念館”前,,留下了永遠難忘的一幕:一排由民間團體“進步婦女聯(lián)盟”組織的媽媽帶著孩童,,另一排則是身穿“想家”衣服的年過半百的“老孩子們”。兩支隊伍“不期而遇”強烈反差,,一邊是天真的幼童享受著母愛親情,,一邊是白發(fā)蒼蒼的“老孩子們”幾十年不能見爹娘的悲情。
6月28日,,“外省人返鄉(xiāng)探親促進會”又在臺北金華中學舉辦了一場“想回家怎么辦——打開海峽兩岸探親的管道”活動,。胡秋原、王曉波,、傅正等先后上臺演講,,最令人動容的是一群五六十歲的老兵,站在臺上合唱《母親你在何方》:“雁兒啊,,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可有消息?兒時的情景似夢般依稀,,母愛的溫暖永遠難忘記,母親啊,,我真想你們,,恨不能時光倒移……”歌聲并不悠揚,但一唱到“母親”,,臺上老兵泣不成聲,,臺下觀眾也哭成一片……
生不能相見,死也要回鄉(xiāng),,不僅是回家,,還是尋根、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