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16年春節(jié)前夕,,一篇名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的文章,,在網絡上被刷屏,文章以一個農村兒媳的視角,,記述了婆家三代人的命運變遷以及所在農村的狀況,,文章首發(fā)的閱讀量超過了最高統計10萬,之后被大量轉發(fā),,迅速成為春節(jié)期間的一個熱議話題,。
黃燈,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她是廣東一家高校的傳媒專業(yè)教師,。這篇在她自己看來既不是最出色,,也不是最尖銳的文章,為何會引起了最火爆的輿論關注,?文章記述的是個怎樣的家庭,?這個家庭又嵌在怎樣的一個農村中?3月初,,央視《新聞調查》的記者和黃燈夫婦一同回到了位于湖北孝感的老家豐山鎮(zhèn)豐三村,,通過和這個家庭中的不同人物的接觸,來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楊勝剛
人物關系:黃燈的丈夫
黃燈的老公楊勝剛在這個家庭的七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是唯一一個通過讀書跳出農門的孩子,,他和黃燈是博士同學,,現在在同一所高校教書。每年過年,,他們都會輾轉千里,,回家和親人團聚。
1969年,,楊勝剛的父親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和六個孩子。當時的楊勝剛只有1歲,,他說,,貧困是那個年代農村共有的特征,但較之別人,,他們有更深入骨髓的痛楚,。因為貧困,年長的幾個孩子早早輟學,,分擔家庭的壓力,,姐姐們先后嫁人,大哥楊敦武十幾歲學會了理發(fā),,走村串巷,,勉強糊口。
只有楊勝剛,,從小成績突出,,使得他和哥哥姐姐們有了不同的人生。高中時,,楊勝剛考入了省重點孝感高中,,他依舊名列前茅,,但家庭經濟的拮據,使得他像同時代的很多農村學生一樣,,選擇了師范大學,,因為那時候上師范,學費低,,還有補貼,。
1993年,家里賣了兩頭豬,,賣得一千塊錢都給了楊勝剛,,這些錢當時哥哥打一年工都掙不到,那是這個家庭對楊勝剛傾盡全力的支持,。
2007年,楊勝剛和黃燈結了婚,,這不僅開啟了黃燈與這個家庭的緣分,,也讓她開始了對這個農村家庭的觀察。只是黃燈發(fā)現,,自從2008年楊勝剛的大哥和四哥家里出了一些事后,,這個原本團結、溫馨的家庭氛圍就明顯改變了,。
楊敦武
人物關系:楊勝剛的大哥
豐三村位于江漢平原的北部,,一個靠天吃飯的普通農村,改革開放之初,,這里的農民就有了外出做泥瓦匠的傳統,。1993年,在村里干了20年理發(fā)的楊敦武,,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他已經是村里最后一個外出打工的青壯年。而楊敦武要去的地方,,就是在北京承包工程的妹夫(楊勝剛和黃燈的四姐夫)的工地,。
從1993年到2009年,楊敦武跟著妹夫在北京干了16年,,每年除了家里必需的開支,,并沒有拿回全部的工資,大部分(約十幾萬元)就存在妹夫那里,。然而,,這些錢最終卻成了泡影。因為,,在黃燈眼中一向是家里“有錢人”形象的四姐夫突然破產了,。
四姐夫
人物關系:楊勝剛四姐的丈夫
在黃燈的文章中,,四姐夫原本是這個家庭中最風光的人,因為四姐夫是當地最早出去做工的一批人,。80年代,,他出外做泥瓦匠,而帶大哥楊敦武出去時,,四姐夫已經是一個帶工人的包工頭了,。
當時,楊敦武的兒子女兒都已出生,,靠田里的收入已無力負擔一家老小的支出,,在四姐夫的勸說下,楊敦武跟著去了北京的建筑工地,,和妻子兩人每天負責給工地一百多號工人做飯,。
四姐夫究竟遇到了怎樣的事情,家里并不清楚,,因為從2008年破產之后,,楊勝剛的四姐一家就再也沒有回過老家。因為四姐夫的老家距離黃燈的婆婆家不遠,,所以記者見到了四姐夫87歲的老母親,。老人說,兒子已經有七八年沒怎么回家了,,之所以不能回家,,是因為欠了不少工人的工錢,而工人都是同鄉(xiāng),,回家就會被催賬,。
記者在湖北采訪時,遇到了一個叫李朝輝的老板,,他是楊勝剛的初中同學,,也是和四姐夫一樣從泥瓦匠干到包工頭,談及四姐夫的境遇,,他也感同身受,。“他比我做得都早,,只是因為搞工地,,他要運氣不好的話,在那個年代的話,,公司不給你錢或者你做賠了,,就沒人管?!崩畛x說,,那個時候打工都沒有保障,,而像四姐夫這樣的老板,在他們老鄉(xiāng)當中也不是一個兩個,。
楊定華
人物關系:楊勝剛的四姐
在北京的一個城中村,,記者見到了楊勝剛的四姐,七年沒回家的一家四口,,住在月租一千塊錢的兩間平房里,。由于四姐夫回避了記者的采訪,家里只有從飯館兒打工剛下班的四姐楊定華,。
楊定華說,,這幾十年來,因為在外做工程經常被壓錢,,雖然一家人外表看起來光鮮,,但錢一直在工地上滾雪球,并沒有拿回家的余錢,。楊定華說,,因為她主要在家?guī)Ш⒆樱瑢τ谡煞蜃詈笃飘a的細節(jié),,并不十分清楚。但她說,,家里現在還拖欠工人工資幾十萬,,還有一部分高利貸。楊定華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另外兩個女兒在北京做導游,她們都表示要為家里還完錢再談戀愛嫁人,,這讓四姐更是心焦,。
伴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城市化建設進程,拖欠工程款就像一個伴生的毒瘤,,記者查到一些并不不完全的數字:1990年,,全國拖欠工程款近35億元,1995年則猛躥至600億元,,到2003年底,,更是達到了3360億元。2003年,,國務院還曾專門下發(fā)通知,,用三年的時間整治拖欠工程款的問題,各種慘烈的討薪新聞,,都和這樣的背景有關,。李朝輝說,,建筑業(yè)的層層轉包是常事,做工程通常又是先行墊資,,只要有一次工程款要不回來,,就有可能遭遇全部身家的損失。
暢暢
人物關系:楊勝剛大哥的孩子
黃燈的侄子侄女雖然只有20多歲,,卻都已經為人父母,,黃燈嫁來楊家時,他們才十幾歲,,雖然黃燈和楊勝剛一直希望侄子侄女能夠接受更高的教育改變命運,,但都未能如愿。哥哥嫂子外出打工時,,兩個孩子一直跟奶奶在家,。“基本上就沒有那些學習的氣氛,,反正我們當時讀書我記得,,學生打老師是經常的?!睍硶痴f,,“反正在家里沒大人管嘛,靠爺爺奶奶有的管不住嘛……基本上不聽課,,要睡的睡覺,,打的打牌?!?/p>
跟父輩不同的是,,他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是沒有再經歷父輩困苦的幼年,,而父母因為離家打工覺得虧欠孩子,,在物質上盡量滿足他們。只是,,父母在外打工的辛酸,,孩子們并不知曉。暢暢還記得爸爸唯一一次對他發(fā)的火,?!爱敃r我好像有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就說我爸爸在外面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然后我爸爸就罵我,他說你到時候,,你出去你就知道了,?!?/p>
混沌的玩樂日子很快在初中畢業(yè)就結束了,和父母當初因為生計的逼迫出去打工不同的是,,暢暢他們是出于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開始的打工生涯,。暢暢去過杭州、昆山的工廠,,流水線上的繁忙和辛苦讓他始料未及,,而捉襟見肘的文化水平甚至讓他無法應付工作中出現的狀況。幾年之后,,他不得不回到他父輩從事的老行業(yè),,做一名建筑工地的泥瓦匠。至此,,暢暢才體會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可他的人生已經無法回頭。
楊桂林
人物關系:楊勝剛的大學同學
楊桂林已經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了22年的書,,在他看來,,因為條件好了,現在的農村學生刻苦程度沒有原來強了,。楊桂林說,,現在農村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城市讀書,,占到學生總數一半以上的留守孩子,,大多失于有效的監(jiān)管,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這些孩子較過去更容易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受到的誘惑太多了,,他們沉迷于手機,網吧也有,,他們一放學跑得很快的,,我就知道是沖向網吧了?!?/p>
這些年,,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農村中學的升學狀況卻越來越令人擔憂,。比如孝感地區(qū)的重點高中——孝感高中,每年的中考,,對于區(qū)內的農村中學實行政策傾斜,,依據人口比例給每個鄉(xiāng)鎮(zhèn)的中學一些降分錄取的名額,,但很多鄉(xiāng)鎮(zhèn)中學都接不住這些指標。
大部分孩子上完初中,,就準備外出打工,,繼續(xù)父輩的路。但是,,他們不如父輩幸運的是,,幾十年的快速建設已經緩慢下來,他們打工沒幾年,,就遇上了不景氣的市場,。如果在往年,春節(jié)一過,,村里就沒有了年輕人,,但在今年,大部分還都在家等著工頭的電話,。
楊幼林
人物關系:豐三村村書記
3月的江漢平原,,已經到了油菜花盛開的時節(jié),但是大片的農田都還是荒蕪的狀態(tài),。村里大部分青壯勞力出外務工,,即使是在家的人也不再種地,而是在棋牌室消磨時光,。
村書記楊幼林介紹,,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把村里的耕地集合起來,流轉出去,,農戶收取租金,,這是上面支持搞的實驗。記者在村里看到了流轉協議,,協議分兩份,,一份是村委會和農戶簽的,一份是村委會和企業(yè)簽的,,一般的出租年限是30年,。據說,這個村子80%以上的土地都已經流轉出去,,接手的是兩家企業(yè),,一家是養(yǎng)牛,一家要搞生態(tài)旅游,。
楊幼林說,,他們的村子是因為靠近大路才有人愿意來投資,那些不靠大路的村莊沒人投資,任由農田荒蕪,。楊勝剛的同學李朝輝就是縣里請回來的老板,,他的生態(tài)園二期還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