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部分人,應該怎樣做?媒體的曝光顯然是一個引起廣泛關(guān)注的辦法,,但在生活中的及時提醒也很有必要?,F(xiàn)下,店家面對這樣的消費者,,出于“顧客是上帝”的服務(wù)理念,,多數(shù)時候不直接阻止這樣的行為,只通過安排員工站好自己的點位來保護商品,,有時略加勸阻,。這篇文章廣泛流傳后,也有“無印良品”的工作人員擔心,,這會讓顧客感到店員隨時在腹誹,,影響品牌聲譽。
在這種情況下,,腹誹有理,,對任何低素質(zhì)的行為,服務(wù)人員出于禮貌沒有責難,,但他有權(quán)利產(chǎn)生不滿的看法,,而商家也完全可以勇敢地對這部分顧客說“不”。
上海經(jīng)濟學會會長齊曉齋說,,消費文明是整個社會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且占很大比重。從大賣場到餐飲,,把服務(wù)員呼來喚去,,看電影或者看戲時打手機、抽煙,、拍照,、大聲喧嘩等,都是缺乏消費文明的表現(xiàn),。只有消費者自身的約束與管理技巧的改善,,兩者齊頭并進,才能塑造更好的消費環(huán)境,,進一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我們都能夠理解,文明的建立需要時間,,中國社會的整體文明素質(zhì)正在不斷提高之中,。這名大學生也在文中提到,一些年輕顧客和小朋友舉動令她感動,,每每有學生模樣的人將文具擺正,,或看到孩子將不小心帶走的筆送回來時,,她總是頗感欣慰。(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姜燕 實習生李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