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完成病理解剖 其中3例病理初步診斷顯示死者肺部有黏液性分泌物
病理研究人員對樣本進行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法醫(yī)病理學教授劉良帶領的團隊于2月16日凌晨3點50分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尸體解剖。截至2月25日,,專家團隊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其中劉良團隊負責了9例,目前已有3例完成了病理的初步診斷,。
劉良介紹,,新冠肺炎的病變與SARS有類似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從目前的病理結果來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他認為這是臨床治療需要警惕的地方——“在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氧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
遺體捐獻者最小52歲
北青報:針對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工作進行的如何,?
劉良:從16日到25日,,我們的團隊一共解剖了9例,上海的團隊在武漢解剖了兩例,。遺體捐贈者男女比例差不多,,年齡偏大,,有60歲,、70歲,也有80多歲的,,最年輕的52歲,。
北青報:一般來說,想要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需要進行多少例的綜合分析,?
王國平: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越多越好,目前一共解剖了11例,,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的,。
北青報:尸檢工作是在哪里進行的?
劉良:這次的尸檢工作都是在醫(yī)院的手術室完成的,。在征求家屬意見后,,一般來說病人去世6至8個小時后就會展開解剖工作,有的會更晚一些,。所有完成尸檢的遺體都由殯儀館的車送去火化,。
新冠肺炎病理送檢 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完成送檢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并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16日完成送檢,。
新華社武漢2月16日電(記者李偉,、侯文坤)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并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16日完成送檢
武漢新型肺炎增17例 19日,武漢市衛(wèi)健委發(fā)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情況通報:1月17日0—24時,,治愈出院4例,,新增病例17例,無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