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交通閉塞無法運上磚頭,,村里清一色的泥土房,。攝影/新京報記者 陳杰
山羊養(yǎng)殖是目前村民主要的致富手段。
6月5日,趕完集市的村民背著沉重的貨物爬天梯回家,。
阿土列爾村是一個建在60多度斜坡上的村莊,,處于大峽谷的深處,。
原標題:涼山“懸崖村”扶貧的痛和變
“沒有爬過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的藤梯,,就等于沒有去過古里拉達峽谷?!?/p>
這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人用來相互調侃的一句話,。因為道路不通,村民要想進出村莊,,最近的路就是順著懸崖,、攀爬17條岌岌可危的藤梯。因此,,阿土列爾村也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
在專家眼中,“懸崖村”是彝族民眾在險惡環(huán)境里生存的“活化石”,。
出行閉塞,,制約著阿土列爾村脫貧致富。
5月下旬,,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在涼山調研少數民族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汪洋強調,實現(xiàn)少數民族貧困群眾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難點和重點,,要重視解決好制約脫貧的長期問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中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記者了解到,,從中央到省、州,、縣的扶貧政策正在落地生根,,“懸崖村”的痛和變,折射出了大涼山扶貧的急和難,。
拉洛和拉博
6月3日,一場大雨過后,,早上8點多,,陽光才從獅子山后面的山巒里亮起,地里一尺多高的玉米葉,,變得光亮起來,。
阿土列爾村勒爾社是一個建在60多度斜坡上的村莊,處于大峽谷的深處,,村莊在獅子山和對面的龍頭山的重巒疊嶂之間,,山下是蜿蜒奔騰的美姑河。
76戶人家居住在這里,,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
支爾莫鄉(xiāng)黨委書記阿皮幾體告訴記者,,全村人均土地0.07公頃,,三分之二的人現(xiàn)已脫貧,目前劃定的精準赤貧戶為37戶,。
村里沒有一臺洗衣機和冰箱,,最現(xiàn)代化的電器是每家一臺20英寸左右的電視機,政府給配備了太陽能設備,,太陽能一體機放在電視機下面,,太陽能吸熱板矗立在各家房頂,一些年輕人買回來幾百元的音響,,屋里不時傳來彝語歌曲,。
29歲的某色拉洛一家是37戶赤貧家庭之一。
6月3日中午,,拉洛撐著一把雨傘遮陽,,蹲在自家門口,。
他5歲的兒子某色伍作蹲在地上吃飯,碗里是昨日晚餐剩下的半碗土豆,。
拉洛的第一個老婆病死了,,如今娶了第二個老婆,因為兩次婚姻,,他出了兩份彩禮,,一次6萬,一次8萬,,都是親戚們湊的,。
他也想過打工致富,去過寧波打工,,只待了6個月,,不放心老婆和小孩,就匆匆回鄉(xiāng)了,。
拉洛沒有別的來錢渠道,,唯一的財產就是一頭牛,種些核桃樹和花椒樹,。但現(xiàn)在,,核桃、青花椒都還沒結果,。一年的收入也僅有1000元,,遠遠低于2700元的當地貧困線。
和哥哥相比,,25歲的某色拉博經濟上要寬裕一些,。
某色拉博卷發(fā)、鼻梁高挺,,典型的彝族男子模樣,。
拉博和父母住在一起,家在村里斜坡的最高處,。因為無法運上磚頭,,村里清一色的泥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