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民的家
屋里的暖爐是白海民給家里裝的,,臨近臘月,,李素素坐在溫暖的屋子里算天數(shù),工作的地方一下雪,,施工就得停,,白海民就該回來了,。他回來時會給孩子們帶吃的,有時給妻子買件衣服做禮物,,李素素說他不會挑,,不要亂買,家里都有,,還比外面便宜,,但白海民下次還買。
丈夫一回來,,家里分外溫馨,,一家人洗洗涮涮打掃衛(wèi)生,趕集采購準(zhǔn)備過年,白海民寵孩子,,孩子喜歡的他都給買,。
而今年的這個年,李素素不知該怎么過,。婆家怕是回不去了,,婆婆提出分一部分撫恤金,李素素堅持把錢都留給孩子,,一分也不能動,雙方僵持著,。娘家也難回,,農(nóng)村仍遵循著出嫁的女兒不能隨便回娘家過年的習(xí)俗,除了正月初二和正月十六她可以回去,,其他的日子還呆在娘家,,她怕會惹哥哥嫂子不悅。
白天孩子去上學(xué)后,,家里只剩她一個人,,夜里白海民恍恍惚惚出現(xiàn)在她夢里,她怕兒子發(fā)覺,,拿被子蒙著頭悄悄哭,,白天想起夜里的夢,兒子不在,,她終于能痛快地哭一場,。
李素素翻看和丈夫的結(jié)婚照,翻著翻著就哭起來
李素素說,,她總覺得這一切都不真實,,她總覺得丈夫沒有死,過些日子就回來了,。
白海英也這么說,。
白巧梅也這么說。
沉默的孩子們
在突遭變故的家庭里,,大人們總是先忙著處理事情,,顧不上照顧并不十分清楚狀況的孩子。孩子們是在旁觀家中的混亂和大人們的悲痛中漸漸明白發(fā)生的一切的,,因為年齡小,,他們很難表述清楚自己的思想過程,但那并不代表他們不難過,,偶爾說出的一句話,,能瞬間撕開所有成年人努力撫平的傷口。
白海鵬過世后,女兒和兒子都喊著找爸爸,,他們不哭,,也知道爸爸不在了。上墳前,,小兒子突然從口袋里掏出幾塊糖放在桌子上說:“給我爸爸吃,。”
李素素6歲的兒子也經(jīng)常找爸爸,,但是一看到媽媽哭,,他便不再說話。有一次舅媽告訴他,,爸爸出國了,,孩子立即反駁說:“不是,是死了,,燒成灰了,。”
下葬那天,,兒子一直喊著“爸爸回來”,,突然他說:“爸爸一路走好,我跟媽媽在家聽話,?!痹趫鏊腥硕俭@呆了,沒有人教過他“一路走好”這句話,。
在新聞報道中,,死亡人數(shù)只是事故調(diào)查結(jié)果的一部分,但在遇難者的家庭里,,這個數(shù)字是丈夫,,是父親,是兒子,,是生活的指望,。3個受訪家庭都因家中唯一的經(jīng)濟(jì)來源斷了而陷入了生活的困境,120萬的撫恤金是孩子未來受教育和結(jié)婚成家的底牌,,不能輕易花掉,。白海英想給父母辦低保,但成安縣推推拖拖始終沒有說法,,在這場事故中,,還有許多家庭像這3個家庭一樣,不知未來生活的方向在何處,。
舊事重提不是為了渲染悲傷,,我們只是不愿一再看到,唯有眼淚的映襯,才能讓“安全生產(chǎn)”四個字擁有它應(yīng)有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