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高考考什么?按照教育部相關規(guī)定,,高考試卷一般會被統(tǒng)一收回銷毀,。因此,恢復高考頭兩年亦即1977年和1978年的高考試卷就顯得格外珍貴,。昨天,記者在武漢市檔案館看到了王汗吾(曾用名王捍無)于2015年7月6日捐贈的1978年高考全套試卷,,雖然他數(shù)學只考了17.5分,,但仍上了大學。
沒有復習資料純“裸考”
1978年,,和大多數(shù)考生一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當年27歲的王汗吾參加了高考。當時,,他還是武漢無線電專用設備廠的工人,。
“真正得到高考的確鑿消息也就是40天,當時沒有復習資料,,那時中學的教科書一本叫《工基》,,一本叫《農基》,和高考是兩個路子,?!蓖鹾刮嵴f,當時他沒怎么復習,,也沒對考上報多大希望,,“我只是想去試試,因為平時喜歡看書,,所以私底下常寫寫畫畫,。”
1978年高考數(shù)學只考17.5分仍上了大學
王汗吾回憶,,1977年,參加高考的人幾乎都是在國家決定恢復高考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倉促上陣,,用現(xiàn)在的流行詞匯來說就是“裸考”,。文革期間,絕大多數(shù)城鎮(zhèn)戶口的初中或高中畢業(yè)生均要“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而農村戶口的則回鄉(xiāng)務農,。突然恢復高考,有資格報考的人都想嘗試一下,,“這樣,,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攜手同進一個考場,,一塊來擠‘獨木橋’,,一起改變命運?!?/p>
幸運的是,,王汗吾憑借著平日里對文史知識的積累,順利考上了武漢師范學院(現(xiàn)湖北大學)歷史系,。
題量小分值大時代色彩濃
翻看1978年的高考試卷,,記者發(fā)現(xiàn),,出于公平考慮,為防止作弊,,試卷及答題紙上不準寫姓名,,考生只能填寫報名號碼。
王汗吾參加的是文科考試,。和現(xiàn)在的高考試卷相比,,1978年的高考試卷題型和題量均較少,而每一道題目的分值又很大,。如數(shù)學試卷僅有9道大題,,語文試卷僅有7道大題,而總分都是100分,,這樣算下來一道題7至14分,,“一道也錯不起”。
文理科都是用同一份試卷,,僅所做的題號略有差別,。從試卷題目看,時代色彩比較濃,,凸顯時事政治,,如語文作文題目是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一文縮寫成600字左右的短文。英文翻譯有“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正在領導我們進行新的長征”等,。當時考生加試外語,沒有聽力,,分數(shù)不計入總分,。
捧著毛主席語錄英文版自學英語
從成績單看,在6門科目中,,王汗吾政治,、語文和歷史成績較好,都在70分以上,。歷史最高,,76.5分;數(shù)學最低,,只有17.5分,。英語屬于加試,有45.25分,?!爱敃r學習英文條件差,只能捧著毛主席語錄的英文版自學。能考45分已經很不錯了,,當時能讀外語系?!?/p>
相比現(xiàn)在總分750分,,當時總分只有500分,。那時各高校自定分數(shù)線,,沒有一本,、二本的概念,。王汗吾考了308分,,當時武漢師范學院文科招生分數(shù)線為300分,,理科為280分,。
畢業(yè)后,,王汗吾分配到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工作,,身份從工人變成干部,,工資也由每月38元漲到54元。
陰錯陽差整套試卷退還給本人
1977年冬,,全國570萬考生一起走進了高考考場,。當年共錄取了27.297萬人,錄取率僅有4.8%,。1978年夏,,又有61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率僅為7%,。兩次總計1180余萬人的高考,,創(chuàng)下了中國乃至世界考試史上的紀錄。
“1982年,,我的單位武漢地方志辦公室在進行檔案清理工作時,,把我的全套高考試卷和相關資料作為‘多余材料’退還給我,我覺得十分有紀念意義,,一直保存下來,。”擔心百年之后,,試卷會失傳,,王汗吾便將其捐贈給了武漢市檔案館。
“現(xiàn)在都在說階層固化嚴重,,相較而言,,我認為高考是最公平、最能夠改變一個人命運的轉折點,,馬上就要高考了,,希望每一個學子都能抓住這次機會?!蓖鹾刮嵴f,。
從1977年,關閉十余年的高考考場重新開啟,也重新開啟了無數(shù)人的命運,。恢復高考40年,伴隨著全國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山東的高考改革也在探索中前行,。高考改革,更加尊重教育公平,。2017年,山東啟動新高考改革,被稱為高考改革新元年,選考科目不斷調整,探索多元錄取的評價方式,考生的自主選擇權也在慢慢擴大。
恢復高考 迎來改變命運之機
恢復高考前,從1966年到1972年的6年間,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少數(shù)高等學校試點招收少量工農兵學員外,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幾近停滯,。1972年,高校恢復招生,但實行的是“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招生原則,給予“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的優(yōu)秀工農兵”推薦資格,。同時,應屆高中生,或者進廠務工,或者下鄉(xiāng)勞動,失去直接升學的機會,。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十年中積壓下來的570多萬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男女,從車間、農田,、軍營……走進了改變自己和國家命運的考場,。
現(xiàn)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強,是恢復高考的1978級考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推薦’,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恢復高考,才是給了大家一個公平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