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比特幣價格迅速攀升,,吸引了大批中小投資者參與。同時,以比特幣和各類虛擬貨幣為媒介的非法金融活動蔓延,,風險巨大,。監(jiān)管層反復提示虛擬貨幣及ICO存在風險,并于近期叫停ICO,、關停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本版今起推出“嚴控虛擬貨幣風險”系列報道,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認清虛擬貨幣本質,,防范炒買炒賣及相關各類非法金融風險,。
日前,火幣網(wǎng),、OKCoin宣布將停止注冊和充值,,并將于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shù)字資產兌換人民幣的交易。比特幣中國,、微比特,、云幣網(wǎng)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也均宣布即將關停。此前,,針對首次代幣發(fā)行(ICO)亂象,,7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予以叫停。
比特幣中國宣布關閉交易當日,,各大虛擬貨幣暴跌,。比特幣中國數(shù)據(jù)顯示,比特幣當日下跌約20%,,跌破2萬元,,萊特幣和以太幣日內跌幅均超過30%。隨后,,暴跌仍在繼續(xù),,比特幣一度觸及16000元,創(chuàng)下近兩月以來新低,。
在一系列監(jiān)管政策出臺后,,虛擬貨幣將走向何方?
虛擬貨幣不是貨幣
無論是7部門發(fā)文中對虛擬貨幣予以定性,,還是業(yè)內專家學者得出的結論,,均指向一點:虛擬貨幣不是法定貨幣。
比特幣的研發(fā)者信奉和主張貨幣去國家化,,部分慫恿人們投資的機構也將其作為賣點,,認為諸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未來可能成為主流,甚至會取代法定貨幣,。事實上,,與主權貨幣不同,,虛擬貨幣的信用基礎是數(shù)學算法,其價格取決于算法的可靠性及市場信心等因素,,技術上還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價值根基非常脆弱。
早在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委發(fā)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就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fā)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近日,,7部門在《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也指出,,代幣發(fā)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fā)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