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第二筆到底怎么寫 小學一年級語文考倒一幫家長
本報訊 以為自己做對了,對照一下小學一年級語文書,,說不定就讓你徹底懵圈,。被懵到的還有多所知名高校的學霸。有些人吃驚:“是這樣的嗎?”“是不是教材弄錯了,?”
學霸間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杭州多個小學老師的意見卻比較統(tǒng)一:不用說的,,就是“橫折鉤”,。
懵圈和爭論來自于一個字的筆順筆畫——“四”字第二筆,到底是“橫折”還是“橫折鉤”,?
一年級語文整懵大學畢業(yè)家長
魏女士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從事和文字有關的工作,,自認女兒的小學作業(yè)難不倒她;她的先生姓余,,更是對語文非常自信,。但夫妻兩人同時栽倒在這一道一年級的語文題上。
題目:“旦”字的第二筆和“舊”字的第三筆是“乛(橫折)”還是“(橫折鉤)”——這是一道杭州拱墅區(qū)某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
媽媽選了兩字均為“乛”,;爸爸看到,認為兩字應當都是“”,。夫妻兩人爭執(zhí)不下,,去翻女兒的語文書,他們看到書上“白”字第三筆,、“明”字第二筆,、“四”字第二筆均為“”;而“口”字,、“中”第二筆均為“乛”,。
兩個人根據書本推測了好久,依然無法得到有關“旦”和“舊”那一筆的準確表述,。
他們都想說服對方,,于是干脆去查資料,這一查,,兩人都坐不住了:一年級語文說“四”的第二筆是“”,,而百度百科上顯示的是“乛”。
余先生以“四”字為例發(fā)了個朋友圈,,沒曾想卻炸翻了評論,。他例舉了其中5個觀點:
觀點一:相信“百度”型——“四”字第二筆就是“乛”; 觀點二:教科書至上,不會錯,,一定是“”,; 觀點三:兩種寫法都對——規(guī)范下是“乛”,但“手寫漢字筆意相連會自然出鉤”,;觀點四:字體誤差——宋體字不帶鉤,,楷體的字中就有個小鉤;觀點五:“日”,、“曰”型——一般的“日”字型第二筆帶鉤,,如果是“曰”字形狀的不帶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