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會抱怨你所買的商品缺斤短兩,并將原因歸結于商家的不誠信,?但你是否知道,,這被欺騙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手里那張又破又臟的錢,?
浙江大學教授周欣悅有一個好玩的發(fā)現(xiàn),,人們總是習慣在買菜時先把臟的、舊的錢用掉,,殊不知這種行為很可能導致購買的商品缺斤少兩,。
原來花錢也要看“臉”,!
1977年出生的周欣悅,現(xiàn)在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系主任,,研究方向主要是消費者心理學,。她用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接觸干凈的錢會激發(fā)公平誠實的行為,,接觸臟錢則會引發(fā)自私,、貪婪的行為。
作為金錢心理學領域資深教授,,周欣悅的這項“臟錢研究”早在2013年就發(fā)表在頂級心理學期刊《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志》)上,,并一直備受國際學術界關注。
2017年,,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英國《Nature》雜志對其“臟錢研究”進行了深度報道,,讓這項研究有了更大范圍的影響。
菜市場的“臟錢研究”:
臟錢會使人不道德,?
說起為什么會研究“錢”,,周欣悅認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叭藗兘洺UJ為錢與道德敗壞的有關,。比如弗洛伊德認為錢是糞便的象征,有些宗教把錢視為罪孽,?!爆F(xiàn)代社會也經常將愛錢與道德敗壞等同起來,“金錢研究”經常會碰到,。
因此,周欣悅好奇為什么道德上的“臟”會隱喻在“錢”里,?于是,,她帶著學生通過一兩年的時間,在菜市場里蹲點試驗2~3周,,進行“臟錢研究”,。
在菜市場的實驗中,周欣悅同農貿市場的商販進行交易:她買了一斤蔬菜,,遞出一張又臟又舊的10元紙幣,,然而當小販剛拿到這張錢,她就把錢要了回來,,表示要再多買一斤蔬菜,,并且拿出一張正常的20元準備付錢,于是攤主就又稱了一斤蔬菜給她,。離開市場后,,她會稱一稱買回來蔬菜的重量,,看是否缺斤短兩。這樣的購買行動在不同的小販身上進行了多次,,一次買菜讓小販接觸到嶄新的干凈鈔票,,另一次則讓小販接觸到舊的臟錢。周欣悅發(fā)現(xiàn):接觸過臟錢后,,小販更容易虛報蔬菜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