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中的WiFi分享軟件,,即使不知道密碼也能“蹭”上別人的網絡,,讓不少流量控大呼“過癮”。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WiFi也可能被“默認分享”,而這源于軟件對于用戶個人隱私收集的不規(guī)范,。專家指出,在大數據時代,,互聯(lián)網用戶是時候重讀“隱私協(xié)議”了,。
上百種WiFi分享軟件 “獲密碼”方式各不相同
無論用戶在安卓商店還是在IOS商店,搜索關鍵詞“WiFi”,,都會出現(xiàn)很多類似的產品:WiFi伴侶、WiFi鑰匙,、WiFi管家……產品提供商既有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也有專門的軟件公司,。WiFi分享軟件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通過用戶對已知密碼WiFi的分享,讓其他用戶也可以免費蹭網,,WiFi分享軟件再根據用戶使用偏好、位置等信息,,或推送廣告,,或為商戶導流。
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用戶對已知密碼WiFi的共享行為并不完全是主動的,。
某安全研究中心技術人員黃立章對Android平臺上六款WiFi共享類軟件檢測后發(fā)現(xiàn):有三款軟件在用戶首次連接WiFi時,密碼分享選項被默認勾選,;有五款軟件在斷開共享WiFi后,,密碼仍留存在本地,其中兩款軟件可供直接查看WiFi密碼,,同時有兩款軟件具備弱密碼猜解功能,。“這就意味著,,用戶在無意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軟件登錄無線網,,這一網絡就被默認分享了,若網絡中存在未保護的文件服務器或其他敏感資源,,后果難以想象,。”他說,。
WiFi萬能鑰匙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軟件獲取的熱點密碼在服務器中二次強加密保存,任何一個開發(fā)或管理人員沒有權限進行查詢,,且不提供通過第三方ROOT工具獲取系統(tǒng)管理權限后查看密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