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頭在熄滅之后,反而點著了“火”,。
近日,,某城市一位農(nóng)民工兄弟下班路上扔了一個煙頭,被罰款200元,。在路人拍下的視頻中,他帶著哭腔:“工錢還沒結(jié),,身上沒這么多錢啊,。”
掙200元,他要搬1萬塊磚頭,,或賣掉80公斤小麥,。這條新聞的評論區(qū)炸了鍋:“他那包煙才兩塊錢呀!”
以上,,其實是我的杜撰,。之所以賭上職業(yè)生涯寫下這條“假新聞”,是因為一條真正的新聞,。
最近,,根據(jù)西安媒體報道,當?shù)夭簧俳值辣崋T因為負責區(qū)域有煙頭被罰款,。一個煙頭1元,、2元、5元不等,,有的人一個月被罰了200元,。報道稱,這些保潔員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月工資兩千多元,,這么罰讓人“心疼”。
這條新聞刺痛了大量網(wǎng)友的心,。有人評論道:“誰扔罰誰,,扔一個罰二百!”
那么,,如果扔煙頭的是一個比保潔員身份更弱勢,、收入更低的人,這錢還罰嗎,?
在報社做編輯,,版面上出錯要罰錢、公示,,錯一個字罰兩百元,。更厲害的“錯”,要掉飯碗——這位編輯家老人病了,,孩子上學(xué),,就不罰了吧?怎么可能,,制度要是比猴皮筋兒彈性還大,,約束力就談不上了,讀者會看見滿篇的錯別字,,報紙會失去公信力,。
街道保潔員的生活處境令人同情,,但一位勞動者的收入低,他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就一定高嗎,?福利差,,他工作態(tài)度就一定好嗎?工作環(huán)境惡劣,,他就一定是愛崗敬業(yè)的楷模嗎,?不管他的鞋子破不破,只要是人,,就都有可能偷懶,、糊弄、開小差,,所以需要工作制度的規(guī)范與約束——無論是因差錯而受罰,,還是因優(yōu)秀而受獎。煙頭既可能從豪車的車窗拋出,,也可能從建筑工人的指間落下,它們都污損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