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北京晨報
為迎接4月25日的“中國航空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周末面向社會開放“月宮一號”科普基地,參與“月宮365”實驗的志愿者“被圍觀”,。原本計劃于5月10日出艙的實驗“突然”要延長5天,,對此,“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解釋說,,這是事先設計好的,,意在觀察志愿者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與反應。
報名火爆一票難求
為迎接4月25日的“中國航空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周末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月宮一號”科普基地,。在距離“月宮365”實驗完成不到30天的日子里開放參觀,使得公眾報名十分踴躍,??破栈氐墓ぷ魅藛T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發(fā)布參觀預約通知后,,他們累計收到來自海內(nèi)外超過700封預約郵件,,約3000人次的有效報名?!拔覀?月12日中午開放預約,,幾個小時后就已經(jīng)有近500人次報名了。很多已經(jīng)留學海外的校友還專門預約,,希望回國參與這次活動”,。因為考慮“月宮一號”科普基地接待觀眾的承載能力,最終確定了600人分批前來參觀,。
作為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tǒng),“月宮一號”更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四生物鏈環(huán)系統(tǒng),。置身于其中的“月宮365”實驗于2017年5月10日開始,,預計于2018年5月15日出艙,,主要的實驗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tǒng)如何實現(xiàn)為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統(tǒng)穩(wěn)定,。
植物艙內(nèi)設紫色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