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與大熊貓寶寶合影。
阿克邁勒是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館的助理主管,。他和其他六名同事一起,,負責照顧旅馬大熊貓“興興”和“靚靚”以及它們的幼崽。
“興興”和“靚靚”2014年由中國租借給馬來西亞,,它們的第一只寶寶“暖暖”于2015年8月出生,,并在2017年11月返回中國。今年1月14日,,這對大熊貓的第二只寶寶在馬來西亞出生,。旅馬大熊貓的“高產”與阿克邁勒團隊的悉心照顧密不可分。他們每天分兩個班次,,每個班次12個小時,。日常工作包括準備竹子、做熊貓“月餅”,、清理籠子,、訓練熊貓、維護保育中心等,。大熊貓的食物包括五種精選竹子,、胡蘿卜、蘋果以及由雞蛋,、大豆,、玉米,、大米等原料烤制的熊貓“月餅”。阿克邁勒一天中超過12個小時都用在了照顧大熊貓身上,。大熊貓寶寶降生以后,他們更是每兩小時就給“靚靚”喂“月子餐”……
從最初愿意接受挑戰(zhàn)去照顧大熊貓,,到如今成功地繁育了兩只大熊貓寶寶,,阿克邁勒和他的團隊除了對大熊貓更加了解,也對中國有了更深的了解,。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給前來參觀的兒童展示大熊貓寶寶,。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飼養(yǎng)員在大熊貓“靚靚”與觀眾見面之前布置場地,。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準備將大熊貓寶寶抱到“育兒房”,。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左)與同事為大熊貓準備竹子,。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展示印有大熊貓名字的特制“月餅”,。這對大熊貓來馬之前的名字分別叫做“福娃”和“鳳儀”,來到馬來西亞之后有了新名字“興興”和“靚靚”,。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查看大熊貓的食譜,。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左)和同事為大熊貓送去食物,。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給大熊貓“靚靚”喂食,。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阿克邁勒準備將大熊貓寶寶抱到“育兒房”,。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旅馬大熊貓“靚靚”在給大熊貓寶寶喂奶,。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6月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靚靚”望著手里拿著食物的阿克邁勒(不在畫面中),。新華社記者朱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