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公安廳刑警總隊副總隊長馬永明介紹,,2017年底,,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向公安機關提供了都蘭縣被盜掘出土的文物將被倒賣的線索,。警方立即安排專人核查,,確定線索真實可靠。2018年3月15日,,青海省公安廳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公安部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并于6月11日發(fā)布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第三批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其中包括該案中實施盜掘的犯罪嫌疑人王建韜,、韓萬里。
從3月到7月,,涉及實施盜掘,、幕后出資、聯(lián)系銷贓,、倒賣文物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26名犯罪嫌疑人被“一網(wǎng)打盡”,,646件被盜文物也陸續(xù)追回。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蔡林海表示,,這批文物以器具,、飾品兩大類為主,,一些文物上的紋樣反映都蘭地區(qū)當時的社會風貌,傳遞文化生活信息,,精美絕倫,。
黑色鏈條
外省人出資找銷路 本地人出力
公安機關介紹,這一系列案件中,,山東,、河南等外省人出資、出“技術”,、找銷路,,青海本地人出力、保障“后勤”,。他們彼此勾結又相對獨立,,形成了盜販文物的黑色鏈條。
從去年11月開始,,先后有兩批盜墓團伙在血渭一號墓周圍進行4次盜掘,。其中最后一次,盜墓團伙終于挖到了有價值的文物,。
在熱水墓群血渭一號墓東側一平臺處,,記者看到了被盜掘的探坑。海西州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盧成章說,,盜墓坑現(xiàn)已被填埋,,盜墓分子曾在這里“忙活”了2個晚上,盜洞開口長120厘米,,寬65厘米,,盜洞深度達9.2米。
“出資人”孫某林交代,,這個大坑就是他看著挖掘的,,挖到“貨”后就在接近洞口的地方做個隔擋,上部用土將盜洞回填,,探坑填埋,。周邊都是無人區(qū),大墓被盜后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
盜墓分子之間用綽號聯(lián)系,,反偵查能力也越來越強?!巴馐〉姆缸锵右扇藖砬嗪W靼笗r,,先到西寧租車再到都蘭,,互相不知道姓名,,以綽號相稱,。”青海省公安廳刑警總隊侵財案件偵查支隊支隊長吳延幫說,,為避免警方追蹤,,他們不斷變更交易地點,在都蘭活動時吃住均在同伙家中,,盡量不用身份證登記酒店,,以免留下線索,引起警方注意,。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3月7日電(人民政協(xié)報記者 奚冬琪)全國政協(xié)委員駱芃芃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7歲那年,,在父親的影響下,,她拿起刻刀和石頭,刻下了自己的第一枚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