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背柴回家,。
春節(jié)前夕,瀾滄江峽谷深處,,山坡上的小麥長得正綠,。為給家里多攢些過年用的柴火,71歲的傈僳族老人余永妹決定去對面山坡背一些柴回來,。孫女褚福妹,、褚福子和外孫女和加花不放心,執(zhí)意要陪著余永妹去背柴,。山路崎嶇,,不過幾里的路程,她們一個來回走了近兩個鐘頭,。一路上,,孩子們緊緊地跟著余永妹,防止她摔跤,。余永妹很堅強,,她拄著木棍,肩背木柴,,穩(wěn)穩(wěn)向前走去,。余永妹肩上扛著的,是捆捆木柴,,更是對這個家庭的一份責(zé)任,。
余永妹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兔峨鄉(xiāng)扎局村雙麥地小組。多年前,,村子里失火,,老伴被一根木樁砸中胸口,不幸去世,;4年前,,大兒子也不幸離世,大兒媳遠嫁外地,,留下年幼的褚福妹姐妹倆與奶奶相依為命,。褚福妹說,奶奶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好的人,,她默默承擔(dān)了家里的農(nóng)活,,卻很少跟她和妹妹訴苦,“奶奶常常會背著我們,,偷偷地流淚,。”
鑒于余永妹家里的特殊情況,,當(dāng)?shù)卣畬ζ鋵嵭卸档追鲐?,余永妹、褚福妹,、褚福子三人均享受低?!?018年3月,,政府在雙麥地小組一公里外的山坡上建了一個新村,余永妹一家三口也分到了一棟兩層小樓,。原來的千腳木房變成了漂亮的鋼筋混凝土樓房,余永妹和兩個孫女決定春節(jié)前搬過去,。
1月24日,,余永妹帶著孫女在新房子門前放了鞭炮,,一家人吃了一頓“喬遷飯”,。更讓余永妹高興的是,,受惠于東西部對口幫扶政策,,21歲的褚福妹獲得了在廣東珠海技師學(xué)院免費就讀的機會,,畢業(yè)后有望留在珠海工作,。14歲的褚福子在鄉(xiāng)里免費讀初中,每天還有營養(yǎng)午餐,。這些都讓老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談到未來,,褚福妹說想早點畢業(yè)工作,,她要接過奶奶肩上的重擔(dān),,更希望能把奶奶和妹妹都接出大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新華社記者劉宏宇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左)和褚福妹背柴回家,。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在整理柴火,。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背柴回家。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左一)與孩子們背柴回家,。新華社記者劉宏宇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褚福妹(左)選了一捆最輕的柴火給奶奶余永妹背,。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右)和褚福妹背柴回家,遠處是她們即將易地搬遷的新居,。新華社記者張加揚攝
1月24日,,在云南省蘭坪縣,褚福妹(左)在準備“喬遷飯”時和奶奶交流,。新華社記者毛鑫攝
1月24日,,在云南省蘭坪縣,褚福妹搬運柴火準備燒飯,。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1月24日,,在云南省蘭坪縣,褚福妹(左)與妹妹褚福子說悄悄話,。新華社記者張加揚攝
1月24日,,在云南省蘭坪縣,在新居吃過“喬遷飯”后,,余永妹(前)帶著褚福妹(中),、褚福子返回舊家。新華社記者張加揚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月24日,,余永妹(中)、褚福妹(左),、褚福子在舊家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下圖為:1月24日,余永妹(中),、褚福妹(右),、褚福子在新居前合影(新華社記者張加揚攝)。新華社發(fā)
在廣東珠海技師學(xué)院,,褚福妹(前)參加西門子班期末考試(2018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加揚攝
1月25日,在云南省蘭坪縣,,余永妹帶著孩子們背柴回家,。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新華社長沙1月7日電(記者謝櫻)“我作為扶貧工作隊長,決心帶領(lǐng)全體工作隊員,,吃在貢生,,住在貢生,與貢生人民同甘共苦,,為貢生的脫貧攻堅獻計獻策,,努力使貢生人民早日脫貧致富
新華社長沙1月16日電 題:風(fēng)雪中,,他為群眾送救災(zāi)棉被――追記倒在扶貧崗位上的村主任郭冠華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謝櫻 1月1日,大雪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