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博講述“回歸之路”——回歸文物展見證祖國強大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現(xiàn)70年來我國流失文物回歸的不凡歷程與豐碩成果,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9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開幕式并宣布展覽開幕,。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出席開幕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ān)強主持開幕式。
劉玉珠在開幕式上表示,,流失海外中國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歸,與國家治亂興衰息息相關(guān),,緊緊牽動中華兒女心弦,。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流失文物的搶救與保護工作,從1949年至今,,通過執(zhí)法合作,、司法訴訟、協(xié)商捐贈,、搶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lǐng)下,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fā)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文物返還“中國聲音”顯著增強,文物追索“中國實踐”備受矚目,,文物回歸取得突破性成就,。此次“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通過流失文物回歸故事,,從一個獨特側(cè)面講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有力地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
王春法在開幕致辭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文物工作,,多次就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許多珍貴流失文物由此成功回歸祖國。今年1月29日,,我們專門為從英國追索成功的“虎鎣”舉辦了“虎鎣:新時代?新命運”的展覽,,受到社會觀眾的廣泛關(guān)注,。4月24日,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促成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的“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華訪問的孔特總理專程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此次“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是建國以來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盛況的一次全面展示和總結(jié),,更是70年來祖國不斷發(fā)展強大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北敬握褂[精心策劃的三個單元全景展示了70年來回歸文物600多件套,涵蓋了陶器,、青銅器,、典籍、書畫等諸多品類,,《伯遠帖》《永樂大典》等珍稀文物均為國之瑰寶,。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425件,,包括圓明園青銅“虎鎣”,、鼠首、兔首等眾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恼滟F文物和意大利返還文物,。
展覽文物年代跨度之久,、品類之全、價值之重,、參與單位之多,,均為過去所少有。我們舉辦追索文物展覽,,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物本身所包含的歷史信息,,更是為了記住通過中國文物失而復(fù)得這一過程所折射出的國運興衰,增強廣大觀眾愛我中華,、不懈奮進的家國情懷和進取意識,。
本次展覽9月17日至11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2、北3展廳免費向公眾開放,。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記者施雨岑)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屹立東方——館藏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展”9日開幕,,《開國大典》《百萬雄師下江南》等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與觀眾見面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施雨岑)王處直墓浮雕石刻,、龍門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飾片,、皿方罍……17日,,600余件曾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齊聚“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施雨岑)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0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