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陌生的,,不只是“濱子”
每經記者吳林靜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92244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篩選和培育出一種叫“巴巴司”的植物,,16世紀“巴巴司”被帶到歐洲種植,明朝末年歐洲傳教士又把“巴巴司”帶到了中國,,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巴巴司”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說到這兒,,或許有人已經知道“巴巴司”是什么了。對,,我們管它叫土豆,,學名馬鈴薯,,小名“洋芋”。由于生活中太習以為常,,以至于差點兒忘記它曾是個“外來戶”,。
其實,就算沒有人類“帶來帶去”,,按照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理論,,種子自己也能漂洋過海,擴散,、雜交,、演化……在一個新的地方從“外來戶”慢慢變身“土著”。
這波“爾濱”火出圈后,,就有好些這類新鮮的“土著”被挖掘出來,,都是刻意引進的,都是些“貴貨”,,拿來作為給哈爾濱的“回禮”:四川寄出了魚子醬,,甘肅回贈了南美白對蝦,安徽說自己有法式鵝肝,,山西端出大閘蟹……
當這些“洋玩意兒”被當地稱呼為“特產”的時候,,網友們驚呼:身在家鄉(xiāng)為異客,我對我的家鄉(xiāng)也很陌生,!
從網友們驚訝的反應來看,本地人多半沒吃到這些新的“特產”,。但城叔想告訴你們,,這些“特產”不只是單個的產品,,已經悄悄地長成了一個又一個地方產業(yè),。
先說四川產的魚子醬和安徽產的鵝肥肝吧,畢竟“世界三大珍饈”就占了倆,,屬于價格昂貴的高檔食材,。
全球60%-70%的魚子醬來自我國,,已是不爭的事實。
落到具體的產地,,其中超12%源自一家公司總部位于成都的企業(yè),,其生產基地就在雅安,每年從雅安產出的魚子醬達50噸(2022年數據),,位居全國第二,。
全球水產品博覽會上拍攝的魚子醬圖片來源:孟鼎博攝(新華社)
從當地披露信息來看,,雅安首次開展魚子醬加工試生產始于2013年。發(fā)展十年后,,2023年預計年銷售魚子醬為55噸,,大部分為出口,出口創(chuàng)匯預計1250萬美元,。
當地對于這一單品的產銷提出了明確的規(guī)劃:到2025年,,雅安魚子醬產量將超過300噸,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
在很多四川人還不知道雅安盛產魚子醬的時候,,雅安已經提出了要成為“世界魚子醬產業(yè)之都”的目標。
而且,,雅安并不滿足于單品的養(yǎng)殖和加工,,進一步給出了全產業(yè)鏈發(fā)展的規(guī)劃。
從此前召開的“全市魚子醬產業(yè)發(fā)展推進專題會”來看,,魚子醬是產業(yè)的“中心”,,往外一圈規(guī)劃了魚子醬加工產業(yè)發(fā)展集群,再往外一圈是以魚子醬產業(yè)為核心帶動的冷水魚產業(yè)發(fā)展集群,,再往外繼續(xù)疊加品牌,、科技、數字化,、文旅等等,。
肥美的法式鵝肥肝之于安徽六安,也有類似的地位,。
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地便引進法國朗德鵝,興起了養(yǎng)殖和填飼肥肝產業(yè)?,F在全國最大的鵝肥肝生產基地,,就在六安霍邱縣。
圖片來源:霍邱手機臺
不過和雅安只有一家主要生產魚子醬的企業(yè)不同,,六安霍邱縣的朗德鵝養(yǎng)殖與加工,,呈現出“五里一場、十里一企”的發(fā)展格局,,發(fā)展出朗德鵝養(yǎng)殖大戶500多家,,填飼屠宰企業(yè)100多家。
2022年數據顯示,,全縣年生產鵝肥肝4000噸以上,,加上其他的鵝副產品,年總產值達到15億元,。
城叔發(fā)現,,當地朗德鵝產業(yè)的一些從業(yè)者,,還是各級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能直接為產業(yè)發(fā)展建言,,呼吁支持產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出臺。
雖然鵝肥肝出口居多,,不過近年來通過國內電商平臺的銷售,,逐漸走出“墻外香,墻內也香”的趨勢,。
在一家發(fā)貨地標記為安徽六安的店鋪內,,“A級法式鵝肝1000g整只”的售價為235元,500克的售價為138元,,銷量顯示為3000+份,。
六安為了發(fā)展鵝產業(yè),同樣從政策層面祭出組合拳,。由安徽省質監(jiān)局出臺地方標準《肥肝鵝填飼技術規(guī)范》,,由六安市政府出臺《六安市加快鵝產業(yè)躍遷式發(fā)展實施方案》。
一只鵝,,成就一方產業(yè),。六安規(guī)劃,到2027年,,全市鵝飼養(yǎng)量3000萬只以上,,其中白鵝2400萬只以上、朗德鵝600萬只以上,。這些鵝將支撐起六安總產值約300億元的鵝產業(yè)及羽絨羽毛產業(yè),,形成一條集孵化、養(yǎng)殖,、水洗加工,、羽絨服被加工、羽毛工藝品加工為一體的鵝全產業(yè)鏈,。
常見于西餐的高端食材產自我國已經足以形成“反差感”,,而當高寒高海拔的大西北地區(qū)產出“海鮮”,更刷新人們的認知,。
去年,,新疆產“海鮮”的消息火過一陣,人們驚訝于上海消費者餐桌上的三文魚不來自大海,,而來自新疆伊犁,。
這一波給哈爾濱“回禮”,,甘肅拿出的南美白對蝦也火了,。
圖片來源:黃河電視臺
2022年,,甘肅張掖臨澤縣引進這個品種,2023年1月投入第一批蝦苗,,5月迎來豐收,,成活率達70%左右。
城叔注意到,,就在張掖豐收的同時,,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永濟都曝出了南美白對蝦豐收上市的消息,。
而且一些地方還是土壤積鹽較重,、無法耕種的鹽堿地,人們將鹽堿水調配成與海水接近的“人工海水”,,讓養(yǎng)蝦成為現實,,也讓這種土地“變廢為寶”。
近年來,,隨著設施漁業(yè)發(fā)展,,海鮮養(yǎng)殖的區(qū)域向距離大海更遠的內陸挺進——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陸?zhàn)B海鮮的地方越來越多,;黑虎蝦,、東星斑、金鱒,、虹鱒,、鮑魚、龍蝦,,安家內陸地區(qū)的海鮮品類也越來越豐富,。
若論相關產業(yè)的體量,確實很小,。張掖百畝養(yǎng)殖基地計劃未來年產值近4800萬元,;新疆2022年漁業(yè)總產值只有42億元。但這并不妨礙陸?zhàn)B海鮮,,在內陸地區(qū)成長為一個富民創(chuàng)收的新產業(yè),。
要不是給哈爾濱“回禮”掀起的“全國特產大摸底”,還有不少本地人不知道很多“洋玩意兒”的產地早就搬到了身邊,。
網友重新釋義“特產”這個詞:原來所謂“特產”就是“特地瞞著本地人生產”,。
但要真正將這些“外來戶”馴化為“特產”,還要過良種繁育這一關。
比如安徽六安的“特產”鵝肥肝就已經遇到了品種退化的問題,。因朗德鵝引進時間較久,,“缺乏種鵝選育和鵝苗繁育技術及基地”成為制約霍邱縣朗德鵝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當地提出,,亟需解決種鵝“卡脖子”問題,,進行種鵝的選育、提純,、復壯等,。
安徽省農業(yè)農村廳近期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在答復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養(yǎng)殖“皖西雁鵝”(即朗德鵝)的企業(yè)中,,無人提出中間試驗申請,新品種培育的基礎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引導企業(yè)來完成,。
地上跑的,、土里種的,都有同樣的問題,。
長期以來,,蔓越莓在國內進行的規(guī)模種植一直使用由北美進口的品種,我國始終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植品種,,而良種更是制約種植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這次給廣西送蔓越莓的黑龍江撫遠,就曾在良種繁育方面嘗試過“太空育種”的辦法,。
2022年,,撫遠的蔓越莓種子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利用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環(huán)境作用,,使這些種子里的極少數產生基因變異,再回到陸地上,,經過多代篩選培育后,,選育出優(yōu)良的新品種,。當這些種子撒向大地,,黑龍江也拿出了一份讓本地人感到陌生的“土特產”。
近期,廣西南寧向黑龍江哈爾濱贈送的砂糖橘和沃柑引發(fā)了一場溫馨的互動,。作為回應,,哈爾濱贈送了10萬盒優(yōu)質撫遠蔓越莓。
2024-01-11 13:39:51向爾濱的回禮引發(fā)全國特產大摸底春風起,,萬物生,。神州大地處處生機盎然,正是植樹的好時節(jié),。
2024-04-06 13:46:47人民論壇: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一年之計在于春,。多年來,每逢春季,,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同首都各界人士一同植樹,。綠色是美麗中國應有的底色,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
2024-04-05 22:28:34綠色家底柳綠,、花紅,、水碧,京郊潞城鎮(zhèn),,潮白河畔春意盎然,。正是植樹的好時節(jié)!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2024-04-05 22:26:34綠色家底《鳴龍少年》:真相揭開,,原來鄭倩是因為抑郁癥而自殺。鄭倩遺書被發(fā)現,,鄭倩母親可能就是壓死鄭倩的最后一根稻草,。鄭倩曾間接向母親吐露心聲,可她的母親卻要她遠離得抑郁癥的人,。
2024-01-01 15:05:38影視劇鳴龍少年:女孩的遺書還給了雷鳴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