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投資教育的回報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高。
與其浪費金錢裹挾孩子的童年,,不如放手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最近,,刷到了不少國際學校倒閉的新聞,。
其中不乏一些曾經(jīng)的頭部學校。
比如,,深圳大名鼎鼎的民辦高中——厚德書院,。
據(jù)官網(wǎng)顯示,厚德書院的學費相當昂貴,,國內(nèi)高考部一年11.8萬,,國際部一年25萬。
但如今,,厚德學院卻被曝出拖欠租金1000多萬,,800名學生無處可去。
再比如,,位于北京房山的諾德安達學校宣布關(guān)閉,。
一年20、30萬的學費,,讀著讀著學校突然沒了,,而校方給出的安置建議,僅僅是學生可以轉(zhuǎn)去位于90多公里外的順義校區(qū),。
不僅如此,,過去四年,中國東部一二線城市和中西部省會城市,,均有不少國際化學校宣布停止運營,。
就連往年那些高不可攀的公立學校國際部,如今也都降低了錄取分數(shù),。
而與此同時,,大量父母向國際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
曾有一個熱詞叫“中產(chǎn)作死三件套”,說的是不少中產(chǎn)房貸動輒幾百萬,、老婆做全職太太和送娃讀國際學校,。
現(xiàn)在看來,中產(chǎn)們的醒悟,,就是從給娃斷供開始的,。
有人說,中產(chǎn)父母的教育靠兩個字,,一個是“砸”,,一個是“刷”。
砸錢,,砸補習班,,砸學區(qū)房,砸出去的錢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刷級,,琴棋書畫各種考級考證,刷出一個麻木不仁的孩子,。
特別是第一點,,只要你想雞娃,總有花不完的錢,。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顯示:
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yǎng)育成本平均約為53.8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yè)的養(yǎng)育成本平均約為68萬元。
網(wǎng)上有一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全國養(yǎng)娃成本排名中,,上海排第一,北京排第二,。
排名第一的上海,,養(yǎng)娃成本竟然高達100萬。
上海一位中產(chǎn)家長,,曾曬出自己一天的雞娃賬單,。
這位媽媽有兩個孩子,,大女兒正在上小學,,小兒子還沒上幼兒園。
兩個孩子每天要上外教課,、早教課,、興趣班等,這些花費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天竟然要將近一萬元,。
其中還包含了小孩子也許根本不懂的馬術(shù)、高爾夫和豎琴課。
不禁讓人感嘆:“養(yǎng)的不是孩子,,是臺碎鈔機,。”
不僅如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碎鈔的能力也是與日俱增:
知乎用戶@瀧汐在國際部就讀期間,一年還得花上1-2萬元的生活費,。
他說:“在國際部每個人都得有一臺電腦和n部手機……萬圣節(jié)要交200元班費到私人別墅開party,。”
有媒體計算過,,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就將孩子一路送進國內(nèi)國際教育院校進行學習,,一直到留學海外大學階段,至少要花費300萬,。
而支撐起國際學校市場的,,一大半都是中產(chǎn)家庭。
他們的初衷,,大多都是為了讓孩子以后也能過得光鮮亮麗,,至少不能階級滑落,一朝回到解放前,。
可讓中產(chǎn)們掏空錢包,、趨之若鶩的砸錢雞娃,真的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投資嗎,?
一位海歸留學生分享道,,自己高中上的是國際學校,三年一共花了45萬,。
大學上的是英國利茲大學,,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共花了240萬,。
之后,,他又攻讀了倫敦卡斯商學院碩士,每年的花銷在70萬左右,。
也就是說,,從上國際高中到出國留學,再到學成歸來,,男孩的家里前前后后為他花了將近400萬,。
而他回國后的工資是多少呢?
月薪不到一萬,。
事實上,,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家里只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
因為過度砸錢雞娃,,如今一家人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本。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網(wǎng)上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詞“爛尾娃”,。
指的是孩子們寒窗苦讀十多年,,結(jié)果,畢業(yè)即失業(yè),,最寶貴的青春時光都花在了最無意義的考試中,,人生從此開始爛尾。
博主@小琛日記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
16歲時,,小琛就被父母送去美國讀高中,。
高中畢業(yè),她考上了全美排名前30的大學,,甚至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提前完成了原本需要4年的大學學業(yè)。
之后,,小琛又考入了藤校,,攻讀研究生。
8年時間里,,學費,、住宿費、生活費,、食宿林林總總加起來,,小琛的父母一共為女兒花了268萬左右。
然而,,畢業(yè)回國后,,小琛卻發(fā)現(xiàn)找工作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順利。
她的第一份工作,,月薪1萬2人民幣,。
如今,年過30的她在經(jīng)歷了懷孕,、疫情后,,薪資依舊停留在這個數(shù)字。
在她看來,,自己一無所知,、一事無成,曾經(jīng)握著一手好牌,,被寄予厚望,,但卻走向平凡甚至平庸。
不得不說,,如今雞娃的性價比是越來越低了,。
收不回本還好說,更怕的是,,“雞”來“雞”去,,最終“雞”出一個空心病的孩子,。
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把“雞娃”這個詞再度推到風口浪尖。
隨后,,三聯(lián)周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歡歡式噩夢:我絕不想重回補習班》的文章,。
一個從小被“雞”的女孩這樣寫道:
“一路走來,每一天好像都在針尖上跳舞,。害怕一絲一毫的差錯就會鑄成人生大錯的生活,,讓逐漸深入歲月的我越來越風險厭惡,謹小慎微,。這些人類生活里難以放逐的攀比,,讓我有時候感到生命無窮得讓人生厭,需要無窮的算計,??謶志蛷男睦镉腿欢钤谘壑幸踩珶o色彩,?!?/p>
哪怕已經(jīng)工作了,她也依舊被“自己的功利心,、自身對于未知的恐懼,、自己匱乏的生活想象力與行動力”所裹挾。
而面對為自己投入頗多的父母,,她想要做的也僅僅是遠離,,再遠離一點。
過度雞娃,,父母失去的是金錢,,是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同時,,孩子,,也失去了快樂,和生命活力,。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砸錢教育,不過是收割中產(chǎn)家庭的“殺豬盤”罷了,。
前段時間,,網(wǎng)友輝哥把兒子從私立學校轉(zhuǎn)到了家門口的公辦學校。
過去,,他也生怕兒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他特意花錢打通人脈,,傾其所有也要讓兒子在私立學校上學,。
一年光是學費加房租就得小10萬。
周末,,還要花大價錢帶兒子去興趣班學奧數(shù)和圍棋,。
結(jié)果,兒子的成績不僅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穩(wěn)步提升,,反而開始直線下滑,。
夫妻倆一度急得團團轉(zhuǎn)。
直到去年,,輝哥突然被公司通知裁員,,和妻子商量了半天,最終決定讓兒子轉(zhuǎn)回家門口的公立學校,。
轉(zhuǎn)學后,,師資水平難免有所下降,兒子遇上了不會的題,,輝哥就親自教他,。
沒想到,一段時間后,,一家人的關(guān)系變得比以前親密了不少,,兒子的成績也比在私立學校時好了很多。
我們總以為給孩子花錢,,供孩子上國際學校,,就是為孩子好。
卻忽略了,,盲目跟風雞娃,,只會讓孩子壓抑,讓自己焦慮,。
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網(wǎng)友的童年故事,。
她的父親是一位貨車司機,沒有條件供她上興趣班、讀國際學校,。
但是父親在她小時候,,會帶她一起出車,給她高質(zhì)量的陪伴,。
中午的時候,,父親會把車停在路邊,,弄幾塊磚頭搭個小土灶,,再去撿些樹枝,用一個小鐵鍋燜飯,。
父親還會在路邊摘野豆莢給她玩,,黑色的外殼,里面是細細的黃褐色的種子,,一晃起來就像沙錘一樣沙沙作響,。
有一天,父親出車時,,突然下起了大暴雨,,父親開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用一只大電筒照一照前方的路況,,然后小心翼翼地往前開,。開了一段,又停下來,、又照,、再開。
但她始終記得,,父親一邊探路,,一邊還不忘安慰她“有爸爸在不用害怕”。
不僅如此,,每次修車后,,父親會把一根塑料管插進油箱,對著管口猛吸一口,,又迅速把管口朝下放到鐵桶里,,引出汽油來清洗修車工具和大車零件。
所以網(wǎng)友在沒上初中之前,,就知道了什么是“虹吸原理”,。
這位父親雖然沒有多少錢,卻給孩子提供了自由生長的土壤,。
讓孩子擁有了一顆寶貴的好奇心和對生活的熱忱,。
很贊同清華大學教授劉瑜說的一段話:
“正確的教育觀,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養(yǎng)成參天大樹,,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養(yǎng)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既成全了孩子,也解脫了自己,。
經(jīng)濟學家德普克和齊利博蒂的著作《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指出:
經(jīng)濟不平等、教育回報高的國家,,父母可能會更專斷,、更“雞血”,更喜歡向孩子灌輸出人頭地的理念,。
但事實上,,如果父母的背景、資源,、認知有限,,再怎么努力雞娃結(jié)果可能都是無用的。
費盡時間,、金錢,,最后卻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爛尾娃”。
而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很多中產(chǎn)距離破產(chǎn)都只有一步之遙,。
能夠及時止損,給娃斷供,,才是中產(chǎn)家庭難得的清醒,。
對雞娃祛魅,不再用金錢堆砌教育,,而是重視對孩子性格的滋養(yǎng),、品質(zhì)的塑造,哪怕孩子未來不能成為人中龍鳳,,照樣能快樂美滿一生,。
在中產(chǎn)消費降級的風潮中,國際學校成為了樹梢最飄搖的那片葉,。這個開學季,,很多國際學校并不太平。
2024-09-25 14:38:57北上廣的雞娃工廠批量倒閉巴黎奧運會落幕,,各家都斬獲不少金牌,,其中有一個現(xiàn)象引發(fā)了廣泛關(guān)注:越來越多的華人奧運冠軍,不僅是體育達人,,還是頂級學霸,。
2024-08-12 13:26:24華人父母批量制造奧運冠軍:普通人雞娃國際教育領(lǐng)域新詞匯“爛尾娃”悄然興起,形象描繪了那些歷經(jīng)多年苦讀與家庭重金投入,,卻在畢業(yè)后面臨就業(yè)困境的年輕人,,他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2024-07-23 11:44:27國際教育「爛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