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11日起遭遇了持續(xù)的輕度空氣污染,,這是由于不利的氣象條件與周邊區(qū)域污染物傳輸共同作用的結果。截至14日10時,PM2.5小時濃度達到了91微克/立方米,輕度污染狀態(tài)已持續(xù)41小時。整個京津冀平原區(qū)域基本都被污染帶覆蓋,,北京位于該污染帶的北緣,污染程度相對較輕。據(jù)分析,,此輪污染是東南方向為主要通道、西南方向為次要通道的污染物輸送,,加上本地排放源疊加造成的,。
從11日開始,,隨著大氣擴散條件惡化,區(qū)域內的污染逐漸累積,。起初,,污染在區(qū)域南部顯現(xiàn),隨后在南風作用下向北擴展,。12日,,偏東風促使太行山前形成輕度污染帶并保持穩(wěn)定,北京及其鄰近區(qū)域如廊坊和天津開始遭受輕度污染,,而更南部的保定,、石家莊和邢臺等地在某些時段內污染加重至中重度。14日上午,,盡管北京和保定西部因西北弱高壓影響污染略有緩解,,但其它區(qū)域污染狀況依舊,河南中部,、河北南部及東部地區(qū)達到中度至重度污染,。北京的PM2.5濃度在12日白天迅速上升至輕度污染級別,并在13日4時達到頂峰,,為94微克/立方米,。
氣象因素對此輪污染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前期鞍型場的控制下,,持續(xù)的偏南風和后續(xù)的東部高壓后部影響,,以及14日進入的低壓系統(tǒng),都為污染物累積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區(qū)域濕度增加伴隨逆溫現(xiàn)象,邊界層高度顯著降低,,尤其在12日晚至14日白天,,大霧天氣使北京及周邊區(qū)域趨于靜穩(wěn)和高濕,促進了前體物的二次轉化,,其中硝酸鹽占比急劇上升至40%,,總二次離子占比超60%。
通過模型分析,,北京的PM2.5污染中,,本地排放占19%,區(qū)域傳輸占81%,,特別是東南通道的貢獻高達44%,,西南通道則為13%。外部貢獻中,,山東省最為顯著,,占21%,,而唐山、廊坊作為北京的近鄰,,各自貢獻了9%和7%,。過程中,西南通道在11日至12日凌晨為主要傳輸路徑,,保定和河北南部貢獻顯著,;12日上午以后,東南通道成為主要影響因素,,廊坊,、唐山、天津及山東省的貢獻大幅增加,。
針對當前情況,,預測顯示14日全天污染狀況可能持續(xù),夜間至15日凌晨,,隨著西北冷高壓的到來,,擴散條件將得到改善,北京空氣質量有望恢復至優(yōu)良水平,。因此,,建議市民14日減少外出,如需外出,,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7月24日下午2點至25日晚7點期間,,北京市經(jīng)歷了一次顯著的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44.7毫米,其中城區(qū)平均為42.7毫米
2024-07-25 21:06:00北京市氣象局:本次降水過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