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挑戰(zhàn)韓國總統(tǒng)的460天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的“緊急戒嚴”僅持續(xù)了6小時左右便告結束,。隨后,,他面臨一系列指控,,總統(tǒng)府幕僚集體辭職,、執(zhí)政黨要求其退黨,、在野黨對其發(fā)起彈劾等,。
相比之下,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表現(xiàn)突出,。12月3日晚,,尹錫悅頒布戒嚴令后,李在明迅速呼吁議員到國會投票,,并在軍警封鎖國會入口的情況下,,率先直播翻墻進入國會,引發(fā)其他議員效仿,。隨著國會依法定程序完成投票,,李在明在道德與法律上占據(jù)優(yōu)勢,使尹錫悅的戒嚴令失去正當性,。
4日下午,,韓國六大在野黨向國會提交尹錫悅彈劾案。民主黨計劃5日將該議案提上國會全體會議議程,,并在6日至7日之間進行表決,。韓國歷史上僅有樸槿惠因彈劾下臺,2016年12月,,韓國國會投票通過樸槿惠彈劾案,2017年3月9日,,憲法法院宣布彈劾通過,,樸槿惠下臺。同年5月,文在寅當選新一任總統(tǒng),。
目前來看,,李在明被視為這場政治風波的最大贏家,韓國媒體和美聯(lián)社甚至認為他有望成為下一屆韓國總統(tǒng),。然而,,勝利尚早。過去兩年里,,李在明經(jīng)歷了絕食抗議,、遇刺事件以及多項起訴。能否保住總統(tǒng)競選資格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2024年新年伊始,,李在明在釜山參加活動時遭到不明男子襲擊,流血倒地,。盡管送醫(yī)后沒有生命危險,,但這次襲擊反映出他政治生涯中的戲劇性和曲折。2023年8月31日,,為反對尹錫悅政府的施政,,李在明開始長達24天的絕食,身體虛弱到用拐杖支撐才能行走,。期間,,他兩次被檢察機關傳訊接受調查。9月23日,,李在明宣布中斷絕食,,接受恢復治療。10月16日,,李在明因涉嫌教唆他人作偽證被檢方不捕直訴,,這是尹錫悅政府成立以來,他第四次被起訴,。10月23日,,李在明正式恢復履職,繼續(xù)對抗尹錫悅,。
進入2024年,,李在明的政治生涯相對順利,支持率上升,。4月11日,,韓國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中,尹錫悅所在的國民力量黨大敗,,而李在明的共同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8月,,李在明以高得票率連任共同民主黨黨首,并瞄準下一屆總統(tǒng)選舉,。然而,,11月,李在明兩度站上被告席:11月15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裁定其違反《公職選舉法》,,判處監(jiān)禁一年、緩刑兩年,;11月25日,,李在明在一審中被判無罪。此外,,他還背負著涉及貪腐和非法轉移資金的案件,,這些都可能影響他的競選資格。
李在明的支持者普遍認為這些起訴是尹錫悅所在政黨為掃清政治異己所進行的“政治審判”,。截至12月3日晚的那場戒嚴鬧劇,,李在明已挑戰(zhàn)韓國總統(tǒng)滿460天。
李在明在韓國政壇口碑兩極分化,。他因言辭激烈被稱為“汽水市長”,、“斗雞”,善于使用社交媒體并煽動民意,。認可他的人將其比作前總統(tǒng)盧武鉉,,批評者則認為他善于作秀。2016年,,在彈劾樸槿惠的浪潮中,,李在明通過絕食抗議一舉成名,成為韓國家喻戶曉的政治人物,。樸槿惠下臺后,,李在明成為2017年總統(tǒng)選舉的有力競爭者,但在黨內競爭中不敵文在寅,。近年來,,李在明一直被各種瀆職官司纏身,若無法擺脫這些起訴,,他將無法參與總統(tǒng)之位的競爭,。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王俊生認為,李在明必須力保自己不受起訴影響,,以維持其競選資格,。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于12月3日晚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以維護自由憲政秩序,。他列舉了多項理由,稱在野黨裹挾國會,,攪亂國家,,并表示將肅清國內的“反國家勢力”
2024-12-04 08:21:14李在明當?shù)貢r間6月24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辭去黨首職務,準備向連任發(fā)起挑戰(zhàn)
2024-06-24 10:08:01李在明辭去黨首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