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了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劉金國關于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報告,,并公開通報了32起案例,。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叫停,、責令整改盲目“造景”項目700余個,。
根據(jù)通報,,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在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兩側野樹雜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組織群眾搞“人草大戰(zhàn)”,引發(fā)輿情,。國家監(jiān)委派員暗訪,、現(xiàn)場督辦,嚴肅處理了信陽市副市長,、息縣縣委書記等9人,,并在全國公開通報。
要求雜草的高度只能保持在10厘米左右,,這看似滑稽,,背后動機卻并不奇怪。這個要求僅限于主干路兩側可視范圍和領導干部調研檢查經常走的線路,,目的是做給領導看,,讓領導看到人居環(huán)境整治的效果。對這些公路兩側進行反復割草,,以做到干凈整潔,,是為了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形式主義的背后是形象工程與臉面工程,實質是畸形政績觀在作怪,,只重顯績,,只在乎領導看得見的地方,對領導看不到的地方則無所謂,。
此前的通報顯示,,息縣在推進人居環(huán)境整治工作中,對公路沿線某村莊12戶房屋“刷白墻”“加青瓦”,,但對村內其他房屋未作任何整修,,形成鮮明反差,整治工作變形走樣,。割雜草,、刷白墻,都是選擇性地進行,,工作的出發(fā)點不是為了民生,,而是為了表面光鮮,結果勞民傷財,,還淪為笑談,。
類似的形式主義并不少見。有的在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中,,限制農民種植高稈作物,,只為表面上的好看;有的在領導檢查視察的路線中,,不顧實際要求周邊地塊一律種植某種經濟作物,,同樣只是為了凸顯自己政績,搞形象工程,。
形式主義,、形象工程雖然表現(xiàn)各異,但內在邏輯一致:官員的政績觀出了問題,,在政績沖動與利益驅動下,,為目的不擇手段,絲毫不顧客觀實際與群眾的民生需求,。動機不良,,目的不端正,必然導致行為出格,。
國家監(jiān)委重拳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赴13個省區(qū)市開展明察暗訪,公開通報32起案例。形式主義只會給工作造成危害,,只會留下“笑果”,,不會有什么真正的效果。對“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問題,,應加強作風建設,,及時去除政績觀上的雜念,別因內心上的雜草影響施政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