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冬日暖陽照耀著柴氏祠村,上百愛心人士聚集于此,,共同慶祝邱柴氏太婆124歲生日,。這個距離四川省南部縣城90公里的偏遠山村,,山清水秀,。邱柴氏太婆出生于1901年1月1日,歷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雨,,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清晨,陽光灑進房間,,邱柴氏太婆自個兒起了床,,穿上喜慶的蜀錦新衣,精神煥發(fā),。她熟練地梳好頭發(fā),,黑發(fā)比白發(fā)還多,然后步履穩(wěn)健地走到后院喂鵝,。邱柴氏太婆和60歲的孫女邱桃花住在一棟三層小樓里,。“婆婆,,你今天124歲了,,好多人來給你過生哦!”“閻王爺把我搞忘了,!”老人聲音洪亮,,雖然眼睛模糊,看不清周圍,但她的樂觀感染了每一個人,。
太婆的長壽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她一日三餐規(guī)律,每晚8點多睡覺,,還能自己梳頭,、燒火、喂鵝,,動作麻利手不抖,,飯后還在院子里散步。邱柴氏最愛粗茶淡飯拌豬油,,年輕時每晚都要吃一大碗油拌面,,放乒乓球大小的一塊豬油。盡管因眼疾和耳疾醫(yī)生勸誡少吃動物脂肪,,她有所改變,,但對豬油的喜愛從未消失。遠嫁攀枝花的女兒每年熬豬油托人帶回,,村里老人也常送殺年豬的板油,,讓她感受到鄰里的關愛。
村里盛產大米,,村民多將其摻入五谷雜糧煮粥,,中午煮粥時會采摘自家新鮮蔬菜用菜油炒熟,而邱桃花則一直用豬油炒菜,。有時邱桃花還為婆婆熬制“八寶粥”,,食材豐富。
邱柴氏太婆早年飽經生活的磨難,。小時候還是清朝,,人們都沒有飯吃,到山上找野菜回來吃,,餓死了很多人,,但她依然頑強地活著。未出嫁時,,她被稱為柴會計,,雖沒文化卻算賬精準。集體生產時期,,她勇挑重擔,,從不退縮。40多歲時,,丈夫突然離世,,她堅強地獨自撫養(yǎng)4個孩子,。生活的艱辛未磨滅她對子女的愛,哪怕經濟困難,,也要讓孩子節(jié)慶時有新衣穿,、有白饃吃。為維持生活,,她家總是全村最早亮燈,、最晚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