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被拐賣,,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在楊妞花的設想中,她會認真念書,,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會長成一個有主意,、敢表達的人——很多年后娘家人告訴她,,5歲前的她是懟天懟地的性格,像個「小村霸」,;會更自信,、更樂觀,有更好的發(fā)展,,會成為父母的支柱,。
但是沒有如果,30年前的初冬,,5歲的她被彼時的鄰居余華英從貴陽拐賣至邯鄲,。
再后來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2021年5月中旬,,苦苦尋家的楊妞花回到貴州,,面對父母的墳冢時,決定找到并懲罰制造悲劇的人販子余華英,。
三年半后,,2024年12月19日,她等來了勝利,。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二審當庭宣判,,維持死刑判決。
如果從她「找家」算起,,這場等待有12年了,。
她可以脫口而出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2012年開始找家;2013年采血入庫,;2021年5月1日在網(wǎng)絡發(fā)布尋親視頻,,5月3日找到姐姐,5月10日比對DNA,,5月14日前往貴陽認親,,5月15日、16日祭拜父母,;2022年6月5日報案,,6月30日余華英被捕;2023年7月14日一審開庭,9月18日宣判,,11月28日二審開庭,;2024年1月8日發(fā)回重審……
她似乎天生有超強的記憶力。被拐時她只有5歲,,但她一直記得離家當晚的火車車廂,,記得那種黑暗與搖晃;她記得被余華英拉扯,、踢踹和責罵,,記得余華英長長的臉,記得每一個與余華英密切接觸的人的樣貌,;她記得自己叫「楊妞花」而非「李素燕」,,也記得爸爸的眼睛。正是仰賴這種記憶能力,,她獲得了尋親與復仇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