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OpenAI以「開源」起家,,GPT-2甚至還曾完全開放權重,。但隨后OpenAI就徹底轉向閉源,,并在基于GPT-3.5打造ChatGPT后迅速以API和訂閱制建立起商業(yè)模式。
OpenAI轉變的核心邏輯在于,,訓練大模型需要極高的算力成本,,閉源可以確保盈利,避免開源導致的「免費競爭」,。而通過API形式提供AI服務,,而不開放底層權重,防止競品復制其技術,。
圖/OpenAI
更重要的是,,通過掌控用戶交互數(shù)據(jù),持續(xù)迭代GPT模型和ChatGPT,,并維持市場領先地位,。但OpenAI,終究還是忽略了開源的魔力以及最核心的技術創(chuàng)新,。
如果回顧計算機技術史,,實際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開源未必會在早期占據(jù)最有利的位置,,但往往就像滾雪球一般:
越滾越大,,最終勢不可擋。
2008年,,Google決定對Android采取開源+商業(yè)化的策略,,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移動操作系統(tǒng)格局。當時的iOS是封閉的,,而Android通過開源吸引了三星,、華為以及小米等全球硬件廠商的支持,迅速超越iOS,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移動系統(tǒng),。
Chromium也是如此,,盡管它最初只是一個開源瀏覽器引擎,但最終幾乎吞噬了整個瀏覽器市場,,就連微軟的Edge都不得不基于Chromium內核重建,。
今天AI領域在經(jīng)歷同樣的變革。
閉源AI依然能賺到錢,,但隨著DeepSeek帶來的沖擊,,市場已經(jīng)開始傾向于開源大模型的路線。一個核心在于,,開源不僅降低了AI技術門檻,,也給所有開發(fā)者和企業(yè)帶來了更多自由度——API接入、云端調用,、本地部署,,甚至是基于不同需求和數(shù)據(jù)進行重新訓練。
而這種自由,,正是OpenAI體系下難以提供的,。
還是 2 月 18 日,,DeepSeek 在 X 平臺上發(fā)布了一篇技術論文,,主要內容是提出一種名為 NSA(Natively Sparse Attention,,原生稀疏注意力)的新型注意力機制,。核心是通過對硬件的友好與端到端訓練,,取得推理,、訓練速度和任務表現(xiàn)的綜合平衡:
1月15日,,MiniMax發(fā)布了新一代01系列模型,,并將其開源。該系列包括基礎語言大模型MiniMax-Text-01和視覺多模態(tài)大模型MiniMax-VL-01
2025-01-15 16:15:38MiniMax發(fā)布新一代開源模型微信最近推出了一項重要更新,,上線了“AI搜索”功能,并開始灰度測試DeepSeek-R1模型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務
2025-02-17 07:50:40MaaS模型即服務將要被顛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