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編號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8年后撞擊地球的消息在網(wǎng)絡上引起熱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表示,,這顆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為2%。
目前關于“2024 YR4”的信息仍然有限,,據(jù)估計其直徑在40米至90米之間,,尺寸相當于一座大型建筑,。中國天文專家指出,當前的撞擊概率只是一個估值,,更重要的是持續(xù)觀測和軌道測算,。即使未來對人類構成明確威脅,防御策略也有很多,。中國已經(jīng)開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tǒng)”,,全球科學家也在以“行星防御”為紐帶展開協(xié)作。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李明濤介紹,,去年12月下旬,,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這顆小行星時,它正在穿越地球軌道?,F(xiàn)在我們還能看到它,,但它已離我們約幾千萬公里。到今年4月,,以現(xiàn)有探測能力就看不到它了,。2028年,它會再次靠近地球,,屆時將獲得下一次觀測窗口,。2032年12月,這顆小行星再次穿越地球軌道時,,存在撞擊地球的風險,。從現(xiàn)在開始,大約有8年時間來應對這一潛在威脅,。
李明濤還提到,,1月中下旬時,發(fā)現(xiàn)它撞擊地球的概率接近1%,,目前這個概率已經(jīng)升到了2.25%,。由于現(xiàn)有觀測數(shù)據(jù)有限,撞擊概率會隨著軌道觀測數(shù)據(jù)的積累而動態(tài)調整,。到4月份觀測結束時,,會有更多數(shù)據(jù),而到2028年新的觀測窗口到來時,,可以更清晰地判斷它撞擊地球的概率,。屆時,聯(lián)合國會再組織討論,,決定是否設計防御方案,。
李明濤認為,即使有撞擊風險,這顆小行星大概率不會直接落在地球表面,,而是在空中解體,。生活在地球的人類已經(jīng)擁有一層天然的“金鐘罩”,厚厚的大氣層能夠有效防御大部分小天體的“襲擊”,。當小行星以極高速度進入大氣時,,高溫高壓沖擊波會使結構疏松的小行星解體成碎塊,并在第一關就燃燒殆盡,。只有那些個頭足夠大,、密度足夠高的天體才有可能突破大氣層的防御,對地球上的生物體形成威脅,。
例如,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摧毀了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地區(qū)約2000平方公里的針葉林,,肇事者可能是一個直徑約65米的小天體,。2013年,一個直徑約20米的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二三十公里處爆炸,,導致當?shù)亟?500人受傷,、3000棟房屋受損,損失約為2億元,。如果2024 YR4落在城市區(qū),,可能會摧毀一座中等城市,導致上萬人受傷,,經(jīng)濟損失遠超車里雅賓斯克事件,。
目前最成熟的技術手段是發(fā)射航天器,高速撞擊小行星,,使其改變軌道,,與地球擦肩而過。2022年,,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已經(jīng)驗證了人類有能力改變小行星軌道,。此外,還有一些正在探索的技術方法,,比如通過引力牽引小行星,、激光燒蝕小行星等。
監(jiān)測小行星已經(jīng)是全球各個國家歷經(jīng)多年發(fā)展的傳統(tǒng)項目,。各國都建設有小行星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地基光學望遠鏡等設備,可以探測追蹤危險小行星,,提前預報撞擊時間,、落點及危害程度,采取有效處置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中國正在策劃實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務,,并發(fā)布了相關方案設想。
曹林表示,,盡管人類目前還沒有實施過這些計劃,,但技術難度并沒有達到從零開始的程度。例如,,通過發(fā)射飛船對小行星進行重力牽引,,改變其飛行軌道,這種方式相對安全可靠,,控制難度也較小,。因此,即便小行星真的奔赴地球,,也應相信科學的力量,,不過分焦慮,多考究官方信源,,過好每一天,。
近日,,一顆代號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茖W家對該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評估從最初的1%,、1.8%提高到了最新的2.1%
2025-02-18 11:25:212032年或撞擊地球小行星威脅有多大炎熱的夏日,在戶外乘涼時,,抬頭仰望星空,偶爾能看到流星劃過夜空,。很多人會對著流星許愿,,希望愿望成真。然而,,實際上流星并沒有實現(xiàn)愿望的能力
2024-12-17 13:57:46直徑8公里的小行星撞擊沒改變地球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