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后,,買房更傾向于實際消費而非投資。這種心態(tài)促使更多年輕人選擇“樹景房”。在他們看來,樹景房不僅風景優(yōu)美,而且通常位于低樓層,性價比高,無需付出太多溢價就能享受更好的居住體驗,。工作節(jié)奏已經(jīng)很緊張了,年輕人們很難不對這種推窗見綠的生活動心,。樹景房的流行也與當前市場狀況有關(guān),。房地產(chǎn)上行時,房子價格飛漲,,沒有人關(guān)心窗外景色如何,,只想著盡快入手。但如今,,房子不好賣了,,需要新的亮點來吸引買家。樹景房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經(jīng)濟價值有限,,但情緒價值很高,。
95后的蘇娜力排眾議,在北京買下了一套二手房,。這套房子位于4樓,,樓齡近20年,硬件條件一般,,但掛牌價卻比同小區(qū)同戶型的房子貴了30萬,。蘇娜被其獨特的“樹景”所吸引,客廳窗戶被幾棵高大的銀杏樹占據(jù),,次臥則對著一株茂密的槐樹,。盡管周圍朋友勸她不要被裝修迷惑,,丈夫也覺得步梯4樓太高,,但她還是決定買下這套房子。站在窗前,,她久違地產(chǎn)生了擁有一個家的沖動,。
蘇娜在北京漂泊近10年,換過至少7個住處,,租房時最看重的是通勤距離,。但自從兩年前準備買房后,她的要求逐漸提高,,特別是對窗景的要求,。她看過很多房子,有的采光和戶型不錯,,但窗外對著大馬路或亂糟糟停放的大卡車,;有的塔樓里的房子窗戶很大,,但窗外只有對面密密麻麻的單元樓。相比之下,,這套4樓的樹景房顯得生機勃勃,。每去看一次,幾棵銀杏樹的葉子都會多一點,、綠一點,,她的心也在一點點冒出新芽。一個月后,,蘇娜擁有了這套兩居室,。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樹景房,它們通常分布在低樓層,,窗外綠色盎然,。雖然有采光不好、蚊蟲多等問題,,但年輕人更看重第一秒心動的感覺,。姜嵐也是其中之一,她原本預算有限,,想要一套南北通透的房子,,但中介推薦的一套東西向的房子讓她立刻決定買下。窗外濃密的綠意讓她毫不猶豫地下了決心,。
羅西來自江蘇的一個四線縣城,,也在北京買了一套樹景房。在家鄉(xiāng),,窗外就是銀杏樹和葡萄藤,,但在北京生活多年,她發(fā)現(xiàn)想住進綠色是多么不容易,。最終,,她為那套樹景房動心,盡管成交價超出了預算,,但看到銀杏樹和榆樹在風中搖晃,,她認定了這里就是未來的家。
盡管樹景房打動了很多年輕人,,但目前市場上,,樹景的價值似乎仍是一個玄學。愿意為它付費的人還是少數(shù),,更多人看重的是朝向,、樓層等核心要素。王夢是一名房產(chǎn)中介,她觀察到愿意買樹景房的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像蘇娜,、姜嵐這樣想要回歸自然的年輕人,,另一類是自媒體博主,他們把樹景房作為辦公地點,,拍攝視頻展示理想生活,。
對于這兩類群體來說,樹景房具有更高的性價比,。樹景尚未產(chǎn)生溢價,,甚至還有壓低房價的作用,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裝修,。至于低樓層的一些缺陷,,年輕人并不在意。比如反水問題可以通過更新管道解決,,花費不過幾千元,。所謂的不吉利也不是問題,蘇娜認為當代年輕人對玄學的態(tài)度是“為我所用”,。
除了年輕人,,還有一些高凈值用戶也喜歡樹景房。對他們來說,,好風景就像呼吸一樣簡單和理所應當,。然而,有時景色太貴,,不得不在考慮預算時最先拋棄,。在北京,不同區(qū)域的景觀標注著不同的價格,。姜嵐說,,自家的房在通州,所以只花360萬元就能擁有這么多綠色,,但如果是在朝陽,、海淀,那就不一定了,。
蘇娜覺得,,自己大約有30%的房款都是給窗景付費的,。住進去后,,滿眼的綠色提高了她的幸福感。每天一睜眼,,藍天,、白云、綠樹映入眼簾,上午8,、9點時,,外面的陽光照得屋子很暖。她開始珍惜這樣的早晨,,久違地早起做早飯,,家里的寵物們也很喜歡這個新家。自從擁有樹景房后,,生活里的四季重新變得分明,,這讓她感覺到時間的流動。
市場變化也改變了年輕人的購房想法,。房價下跌后,,買房更像是一種實際消費。姜嵐買下房子時,,已經(jīng)不太擔心未來的漲跌,,只考慮住進去的生活體驗。樹景成了重要的因素,。幾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房地產(chǎn)上行時,房子一天一個價,,沒有人會在意窗外的風景?,F(xiàn)在,房子不好賣了,,需要疊加新的濾鏡來勾起人們的購買欲望,,而樹景是最好的濾鏡。
相比其他景觀,,樹景相對容易獲得,。在北京,景觀本身就很珍貴,,但許多小區(qū)都有樹,,普通人距離它并不遙遠。更重要的是,,當下的年輕人更加認可樹景帶來的情緒價值,。樹景房的流行反映了人們擁抱自然的心境,類似于“公園20分鐘”理論和戶外徒步等生活方式,。年輕人會去公園里抱一棵樹,,看一只鳥,用最低的成本得到撫慰,。
蘇娜閑暇時會一頭扎進自然里,。春天,她特意去看圓柏,夏天盯著綠化帶里的月季,。自然和植物的存在讓她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不一樣的感知,。羅西也是如此,疫情后的這兩年,,她更向往走出家門,,爬山、徒步,,觀察一棵樹,。她下載了一個App識別植物,春天到了,,先是玉蘭盛放,,再是垂絲海棠,荷花又冒出了花骨朵,。她第一次感覺到“四時有序”,。
年輕人喜歡樹景房不足為奇。盡管他們可以包容樹景房的大多數(shù)缺點,,但有一件事是需要避免的最大雷區(qū)——窗外的樹是否有可能被砍掉,。姜嵐就經(jīng)歷過這種情況,剛買下房子后,,發(fā)現(xiàn)窗外的老廠房被拆了個精光,,她害怕樹也會跟著消失。她甚至上網(wǎng)搜索在北京砍掉一棵樹有多難,。那時,,她從未如此關(guān)心過一棵樹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