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天河區(qū)的高樓大廈之間,,隱藏著一片占地75畝的荔枝林,。這里保存了700多份荔枝種質資源,,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善的荔枝“基因庫”,。不同于尋常果園追求豐產(chǎn),,這片荔枝林以保存及延續(xù)生命多樣性為使命。在這里,,來自全球各地的優(yōu)質荔枝種質資源共棲,,如紅品種“仙進奉”與南非馬達加斯加異域品種,四季開花的“嶺腰1號”與果殼堅硬的“踏死?!钡?。
中國是荔枝的故鄉(xiāng),但荔枝種子保存是個世界難題,。荔枝種子壽命短,、貯藏困難,無法像水稻,、小麥那樣建立種子庫,。要獲得與母本相同的性狀和遺傳信息,最可靠的方式是通過嫁接或圈枝繁育進行活體植株保存,。自1959年起,,在國家科委號召下,一場覆蓋全國荔枝產(chǎn)區(qū)的資源大普查開始,。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收集并保存國內的荔枝種質資源。1989年,,該資源圃被命名為國家果樹種質-廣州荔枝圃,,當時共收集保存荔枝種質資源124份。2022年,,該資源圃入選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第一批國家級種質資源圃,,正式更名為國家荔枝香蕉種質資源圃(廣州),。如今,,這里的荔枝種質資源已增至700多份,是幾代科研人員跋山涉水的結果,。
許多野生荔枝長在鄉(xiāng)村角落或深山老林中,,研究人員需盡快尋找并保存,。例如,2011年10月下旬,,研究人員在海南發(fā)現(xiàn)一株異季節(jié)開花結果的野生荔枝“嶺腰1號”,,其成熟時間在12月底,顛覆了常規(guī)生長規(guī)律,。他們剪枝帶回資源圃,,成功收集保存了5株后代。當研究人員重返故地時,,那株珍貴的母樹已被砍伐,,原生地已改種胡椒等作物,。這樣的搶救行動從未停止,資源圃中保存的黑面登,、布袋,、解放紅等種質資源在市面上已不見蹤影。
步入資源圃,,700多個品種,、2000多株荔枝樹錯落生長,成熟期各不相同,。這片土地的價值在于其多樣性和基因資源,。既有大眾品種,也有罕見珍稀品種,;既有來自南非馬達加斯加的“遠方來客”,,也有從廣東各地搜羅的“土著”。每一株樹都有一段歷史,,如“尚書懷”相傳明代尚書湛甘泉告老還鄉(xiāng)時從福建楓亭帶回一粒荔枝核,,在增城新塘育成。此外,,還有名字奇特的品種,,如“踏死牛”,、“乞兒甩”等,,這些品種雖然不好看、不好吃,,但耐儲,、適應性強,是寶貴的基因資源,。
進入初夏,,廣州地區(qū)最早熟的荔枝——仙村鎮(zhèn)竹園村三月紅荔枝即將成熟,。果實如初生雞蛋般大小,掛滿枝頭,,果皮上開始泛起紅暈,,仿佛萬千少女提著朱砂燈籠在綠云間嬉戲
2025-05-01 21:44:38廣州三月紅荔枝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