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遵循我的意愿: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29歲的北大女博士生婁滔在患上“漸凍癥”以后,以口授護士執(zhí)筆的方式留下了遺囑,。據(jù)報道,,10月9日清晨7時,經(jīng)過湖北省紅十字會牽線搭橋,,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yī)院,,家屬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癥之一的漸凍癥,婁滔的不幸經(jīng)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zhì)量和厚度來衡量?!薄跋Mt(y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癥’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p>
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庇袀€細節(jié)不能不提,,婁滔捐獻器官是向社會提供正能量,而她本身也是正能量的受益者,。據(jù)報道,,婁滔患病后,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在“輕松籌”平臺,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這也是一個讓人動容的溫情故事,。也許婁滔不捐獻器官也不會受到指責,但她在患上漸凍癥后,,“多次要求死后將器官捐獻出來”,,則體現(xiàn)了精神上的高貴,這也是對慈善的深層次理解和把握,。
器官捐獻,,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傳統(tǒng)觀念影響、公眾對之認識不足等種種原因,,很多人并不愿意在辭世前捐獻器官,。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累計實現(xiàn)逝世后器官捐獻9996例,,捐獻器官27631個,。盡管我國器官捐獻事業(yè)正在走進春天,但仍不容樂觀,。權威統(tǒng)計顯示,,中國器官移植數(shù)量已位列世界第二,每年實現(xiàn)的器官移植手術有一萬多例,,但現(xiàn)階段的器官供需比是1:30,。中國每百萬人口的年捐獻率從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位列全球44位,,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還任重道遠,。
在這種背景下,婁滔的選擇彌足珍貴,。婁滔捐獻器官,,不僅可帶動全社會關注器官捐獻事業(yè),也帶動更多人關注漸凍癥,。對多數(shù)人來說,,漸凍癥是一個陌生的疾病,但它是一個極端折磨人的疾病——比癌癥還要殘忍的絕癥,。據(jù)統(tǒng)計,,從出現(xiàn)癥狀起,其5年死亡率為90%,。漸凍癥患者的滲透就像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最后連控制眼球轉動的肌肉都不例外,。
全社會都有責任一起關注漸凍癥,關注漸凍癥患者,,讓他們擁有卸載悲傷的勇氣,,有抵御疼痛的能力,以及撫慰心靈的動力,。婁滔很不幸,,某種程度上說,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無數(shù)熱心人,,遇到了不少伸手相助的人,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傾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