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能想到嗎?北京這條3公里街巷,,儲存著民族復興的密碼,!
2017年,是李大釗——這位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犧牲90周年,;2017年,,中國共產(chǎn)黨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一年,,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繪就新藍圖,、開啟新征程的歷史性新起點。
歲月悠悠,,時空交錯,。
在李大釗率先引來馬克思主義、和先驅們一道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以來,,先進理論武裝下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經(jīng)過96個春秋的接力奮斗,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終于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為了民族復興,李大釗“雖千萬人吾往矣”,,犧牲在絞刑架上,,而那個絞刑架,是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上的0001號文物,。
國家博物館往西約3公里,,就是李大釗90多年前開展革命工作、生活了近4年的普通四合院——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
新文化街和絨線胡同,,從李大釗故居到國家博物館,,雖只有短短3公里,卻堪稱中華民族走上復興之路的縮影,。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重走當年李大釗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重走新文化街,,重走絨線胡同,,尋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密碼”,啟迪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啟迪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們以這篇與新華社北京分社合作采寫的“草地特稿”,,獻給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華每日電訊編輯部
首發(fā):10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新文化街,、絨線胡同,,這條總長約3公里的街巷,較之北邊緊鄰的長安街,,只能算得上是“尋常巷陌”,。但即便在每一條街巷都有故事的北京城,這條東西連通的街巷,,串起的歷史風云,,仍然是那么的不尋常。
秋日的陽光,,灑落在新文化街西端附近一座四合院里,,溫暖而恬靜。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這個古樸,、尋常的院落,90多年前,,卻是一個遠比史上“寄奴”劉裕要不尋常多少倍的人,,生活了近4年的居所。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這個不尋常的人就是李大釗,,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當年叫“石駙馬后宅35號”的這個院落,是李大釗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正是這一時期,,他領導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發(fā)起成立了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據(jù)黨史專家考證,,中國共產(chǎn)黨籌建時期的許多重大活動,建黨初期中共北方區(qū)委的一些重要會議,,就是在這個院落進行的,。在這里,李大釗多次會見共產(chǎn)國際代表,,接待進步青年傳播共產(chǎn)主義火種,,寫下許多“求達真理”的文字。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圖為故居里的院子,。(攝影:李斌)
90年前,曾居住在新文化街西端的李大釗,,為主義和信仰慷慨赴死,。在他身后,相比辛棄疾筆下的“金戈鐵馬”,,真正“氣吞萬里如虎”的主義與信仰,,讓一個古老民族走上了偉大的復興之路。
90年后,,臨近絨線胡同東端的人民大會堂,,李大釗參與創(chuàng)建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這里拉開帷幕,,“兩個一百年”的燦爛圖景,,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再往東,,穿過天安門廣場,,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博物館。館內(nèi)“復興之路”展覽上,,編號“0001”的文物,,就是90年前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
2017年10月11日,,游客在國家博物館觀看《復興之路》展覽。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道路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有的歷史偉業(yè),。從李大釗故居到國家博物館,這短短3公里路,,分明儲藏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密碼”,,分明是中華民族如何走上復興之路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我們重訪李大釗曾多次走過的這條路,,放慢腳步,穿越時空,,試圖從這古國古都的古街巷,,尋找今天這個“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求索之路
肇始于李大釗,,不懈探索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走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光明之路,。
在這條光明之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
金秋瓦藍的天空下,文華胡同的孩子們在嬉笑游樂,,老人們曬著太陽……一切如此靜好,。
這胡同,,曾是李大釗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
他走的路,,是尋找救國救民真諦的求索之路,,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革命之路,是引領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復興之路,。
這條路,,始于文華胡同24號。從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一家在這里居住將近4年,,這是他在故鄉(xiāng)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是他與妻兒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這個小院,更是這位共產(chǎn)黨人先驅的求索之地,,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圖為客廳,。(攝影:李斌)
在這里,,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為“播火者”,,率先在中國介紹、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霸谛≡鹤〉钠陂g,是李大釗文章的高產(chǎn)期,,基本上每9天就寫出一篇文章,。”2008年就在這里工作的李大釗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劉洋說,。
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的李大釗,,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tài),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拯救中國的導星”,。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大釗先輩犧牲時,,我父親才4歲,,其實沒什么印象,。有一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找我拍李大釗紀錄片,我才認真研究大釗先輩的事跡……”走在新文化街上,,李大釗的孫子,、66歲的李建生感慨萬千。
“為什么叫‘先輩’,,不叫爺爺,?”記者忍不住問。
“因為李大釗不只屬于家庭,,他屬于所有中國人,。”
在李建生眼里,,爺爺“生活從不追求物質”“堅持步行上班”“愛吃烙餅卷大蔥”“愛下軍棋,、彈風琴、唱歌”,,這樣的李大釗,,是親人。
但是爺爺又“很不普通”,,爺爺是把自己在天津法政學堂的宿舍命名為“筑聲劍影樓”,,將自己的名字“守常”改為更顯犀利的“大釗”的人,,也是心懷家國,、東渡日本求真,最終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一人,。
這樣的李大釗,,注定了不只是李建生的祖父,而是“屬于所有中國人”,。
“釗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崩罱ㄉ煜さ乇痴b李大釗《獄中自述》中的一段,。
“他走的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艱險的路,他知道這條路難走,,他一直都知道,。”他說,。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圖為書房一角。(攝影:李斌)
明知艱險仍向前,,是因為對祖國和人民愛得真切,。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黨時期的先驅,無論是李大釗,、陳獨秀,,還是毛澤東,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與這個民族血肉相連”,。
“喪失國權之巨,,國將由此不國”。青年時代,,目睹如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國家,,目睹“積弱積貧,,九原板蕩,百載陸沉”的民族,,目睹“為奴隸,,為牛馬,為羊犬”的人民,,李大釗決心為挽救“神州陸沉”,,“再造中華”而奮斗。他東渡日本接觸到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后,,就把自己的學識與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1916年回國后,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
“這條街,,就是為了紀念新文化運動命名的?!北本嶒灦【驮诶畲筢摴示痈舯?,副校長孫津濤說。新文化街,,原來被稱作“石駙馬大街”,。
當年,,李大釗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德先生賽先生”,,抨擊舊禮教,、舊道德。他和同時代的戰(zhàn)友們,,以青春無畏的決心和激情,,激發(fā)了一個民族不甘沉淪的勇氣和蓬勃向上的朝氣。人們常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不是自動“送”來的,,而是李大釗等先驅引進來的,因為,,他從馬克思主義真理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獨立和中國人民得解放的希望,看到了民族復興的光明道路,。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宣告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從此,中華民族復興有了領路的先鋒,。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李大釗作出至關重要的貢獻。
事實上,,在李大釗之前,,中華民族很多仁人志士也曾探尋救國之路。
李大釗故居東南約兩公里,,是著名的“公車上書”發(fā)生地楊椒山祠,。如今,鬧市中的這處院落正在加快騰退住戶,,作為文物將得到保護,。
“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1895年,就在時稱“松筠庵”的這個院落,,以康有為,、譚嗣同為首的1000多名舉子相聚在此,上書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從新文化街穿過鬧市口,,西行約500米,,是光緒皇帝的出生地,如今的西城區(qū)金融街青少年活動中心,。年輕的光緒,,有變革之心,卻抗不過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勢力,,百日維新曇花一現(xiàn),。
從楊椒山祠南行1公里,是曾經(jīng)的古刑場菜市口,。懷抱一腔報國熱血的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戊戌六君子”,,在這里喋血,。
戊戌變法失敗也昭示:改良之路走不通!
從菜市口再往東,,是著名的湖廣會館,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先后5次來到這里,。然而,,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卻沒有完成復興中華的夢想,,正如中山先生留下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繼承中山先生遺志的,,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
曾經(jīng)在新文化街求索的探路者李大釗告訴國人:“社會主義的社會,無論人愿要他不愿要他,,他是命運的必然的出現(xiàn),,這是歷史的命令?!彼妫骸霸嚳磳淼沫h(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李大釗說,,“因各地、各時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合者行之,,遂發(fā)生共性與特性相結合的一種新制度……就中國將來發(fā)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
肇始于李大釗,,不懈探索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走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光明之路。
在這條光明之路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指引中國人民站起來。
在這條光明之路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以鄧小平理論為開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中國人民富起來。
在這條光明之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
不懈探索的動力,,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理想信念就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之鈣,。“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
走在新文化街上,我們仿佛看到身穿褪色棉袍,、“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炯炯有神的雙眼,,仍在凝望遠方,,穿透時空。在他深情的注視中,,“行動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人奮發(fā)拼搏,,引領中華民族堅定地闊步走在復興之路上,。李大釗所憧憬的“青春中華”,已屹立于世界東方,。
北京市魯迅中學所在地,,也是原國立北平女子師范學校舊址,李大釗,、魯迅,、許廣平和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都曾在這里任教、學習,。(攝影:李斌)
抗爭之路
新文化街上的古老屋宇和校園里孩子們的瑯瑯書聲,,時刻提醒我們銘記先烈的犧牲奉獻,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啟示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懈奮進拼搏,沿著以李大釗為代表的無數(shù)先烈流血犧牲鋪就的民族復興之路,,接力奮斗
“自由之花,,是經(jīng)過革命的血染才能發(fā)生”。
李大釗生前曾撰短文《犧牲》:“人生的目的,,在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p>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在北京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8歲,。他臨刑前留下的一張照片,至今讓共產(chǎn)黨人為之震撼:雖然掛著又黑又粗的鐵鏈,,寬闊的額頭是那么的干凈,,濃黑的雙眉是那么的神態(tài)若定,標準的國字臉是那么平和……
因為,,畢生“求達真理”的李大釗,,為中華民族引來“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因為,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堅信“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
今天,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上,,編號“0001”的那幅絞刑架,,無聲地向世人訴說,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付出過多大的犧牲,!
李大釗犧牲后,更多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接過接力棒,,走上了這條從文華胡同24號“出發(fā)”的路……
根據(jù)民政部的統(tǒng)計,,為了建立新中國,全國有2100多萬革命者捐軀,,這其中,,有無數(shù)的共產(chǎn)黨人。
如今的北京實驗二小所在地曾經(jīng)是清朝“鐵帽子王府”——克勤郡王府,。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沿著新文化街向東,,是實驗二小東西兩個校區(qū),東校區(qū)古色古香,,歷史上是一座王府,。
“這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王府之一,也是出王爺最多的王府,,13代17個王,,可是最后一代落魄了,竟餓死街頭,,把王府賣給做過總理的熊希齡,,成了熊公館。后來熊希齡做慈善,,把資產(chǎn)都捐出來投身教育,,建立了昭慧小學、昭慧幼兒園,,現(xiàn)在成了實驗二小一部分,。”佇立大門口,,孫津濤介紹,。
雕梁畫棟,紅磚綠瓦……正好是課間,,院子里,,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在盡情玩耍,、游戲,朝氣蓬勃,。
昔日清朝“鐵帽子王府”——克勤郡王府,,如今的北京實驗二小校園。校園內(nèi)一座宣示“以愛育愛”之意的雕像令人矚目,。(攝影:李斌)
李大釗,,以及所有為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而犧牲的共產(chǎn)黨人,,如果九泉之下看到今天孩子們的歡笑,,一定也會欣慰地笑起來。
再往東,,是魯迅中學所在地,,也是原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舊址,李大釗,、魯迅,、許廣平和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都曾在這里任教、學習,。
從1901年的篤志學堂到如今的魯迅中學,,這里的一草一木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一個民族的奮斗和抗爭,。
“我們經(jīng)常在課上給學生們講三一八慘案,,講劉和珍君,講魯迅和李大釗,?!濒斞钢袑W原校長郗明說。
校園內(nèi),,一塊“三一八遇難烈士紀念碑”上銘刻著劉和珍,、楊德群的名字。兩位20歲出頭的青年“為了中國而死”,,悲憤至極的魯迅先生寫下《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一句“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是一個古老民族在陷入沉淪和屈辱多年后發(fā)自肺腑的最強吶喊。
青磚雕花,,回廊相連,。藤蔓爬滿了古老的教學樓。
“身穿棉長袍,,濃濃的八字胡,,在講臺上舉起右手,,向著學生大聲疾呼著——這是李大釗曾經(jīng)在這里任教時,學生對他的印象,?!崩闲iL郗明1969年入黨,退休后有時間進一步學習搜集李大釗先生的事跡,,也多次應邀給社區(qū),、學校講大釗先生的故事。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李大釗為書記。當時,,李大釗領導下,,不少進步青年和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成員都把他的家當成學習和討論的活動場所。
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高君宇,、張?zhí)?、王盡美、趙世炎,、蔡和森,、瞿秋白……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這位“播火者”,,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他是我真正的老師,,沒有他的指點和教導,,我今天還不知在哪里呢!”毛澤東1949年回憶,。
1918年10月,,在楊昌濟的介紹下,毛澤東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第一次見到了李大釗,。李大釗感覺這位高個子青年言談、見識不平凡,,當即同意安排他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月薪8塊大洋。
此時的毛澤東,,正意氣風發(fā),,希望能夠接觸到當時最先進的思想,。但是很多學者都“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而已是學界權威且名滿天下的李大釗對這位只有中等師范學歷的屬員的登門請教,,不僅有問必答,,還經(jīng)常推薦新書。
彼時的李大釗,,恰是思想迸發(fā),,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Bolsnevism的勝利》和《新紀元》等膾炙人口的文章,介紹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在魯迅中學,,歷史仍然留存在師生的記憶中,在課堂上講授著……
國難當頭,,抗爭,,不分男女老幼……
“我們學校的繆伯英,就是在李大釗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位女黨員,?!崩闲iL郗明說。
學校墻上的校史介紹里,,至今留著繆伯英的照片,。
1920年,繆伯英第一次見到“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守常先生”李大釗,,后加入李大釗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21歲時成長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位女黨員,。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繆伯英與羅章龍、高尚德,、何孟雄等一起,,秘密編輯《京漢工人流血記》,回到湖南后,,她又與李維漢一起,,組織了規(guī)模盛大的“湖南省民追悼孫中山先生大會”,宣傳先進思想……
全民族的抗爭,,不分黨派,、民族。
以李大釗故居到國家博物館這條線為橫軸,,與其交匯的多條縱軸上,,也有不少著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印記……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和新文化街交匯的佟麟閣路,經(jīng)過封堵“拆墻打洞”,、美化墻的外立面,、建立立體車庫、路中間加設隔欄等整治提升措施后秩序井然,,路邊已經(jīng)見不到往昔亂停亂放的車輛……
這條路,,以前叫南河沿大街。1945年,,在馮玉祥提議下,,北平市政府將大街改名為佟麟閣路,紀念抗日英雄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fā)動總攻,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佟麟閣在腿部受傷的情況下執(zhí)意抗戰(zhàn),、帶傷上陣,終因多處受傷,、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45歲。
一尊銅制的被炸壞了的懷表雕塑,,將歷史定格在佟麟閣將軍壯烈殉國的那一悲壯時刻……佟麟閣是中國在抗日戰(zhàn)爭中殉國的第一位高級將領,。2015年7月,紀念雕塑在佟麟閣路上落成,,雕塑高1.937米,,鏈子為77個銅環(huán)組成,寓意為:1937年7月7日,,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這條路,,以抗日名將佟麟閣之名命名,,折射了一個民族在危機來臨時的共同抗爭。
14年抗戰(zh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將曾被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力量凝聚起來,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終奪取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勝利,。
“過去的路不好走,充滿了坎坷和艱難,充滿了抗爭,。這條路,,應該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崩闲iL郗明說,。
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p>
新文化街上的古老屋宇和校園里孩子們的瑯瑯書聲,時刻提醒我們銘記先烈的犧牲奉獻,,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啟示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懈奮進拼搏,,沿著以李大釗為代表的無數(shù)先烈流血犧牲鋪就的民族復興之路,,接力奮斗。
北京市魯迅中學內(nèi)的“三一八遇難烈士紀念碑”,,上面銘刻著劉和珍,、楊德群的名字。(攝影:李斌)
改革之路
這條3公里的路上,,似乎兩位偉人有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從魯迅中學繼續(xù)向東,,穿過宣武門內(nèi)大街,很容易就能找到西絨線胡同51號,。
這個由四進四合院加一座后花園構成的幽靜院落,,原是清代貝子府邸,民國時期成為一名銀行家的寓所,,1959年在此成建四川飯店,。
“文革”結束后,鄧小平曾到四川飯店用餐,。在飯店老職工中,,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廳內(nèi)墻上掛著一幅兩只貓的掛毯,小平同志曾在這里說過那句響徹億萬人耳畔的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39年前,,正是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引領“中國號”巨輪駛上了一條富強、興盛的航程……
從李大釗故居“出發(fā)”,,中國共產(chǎn)黨人“開枝散葉”,,不斷發(fā)展壯大。
97年前的1920年,,16歲的鄧小平赴法留學,并在1923年夏天參加旅歐共青團支部工作,,開始了職業(yè)革命家生涯,。
1926年,鄧小平從巴黎輾轉來到莫斯科,,先后進入斯大林共產(chǎn)主義大學和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在莫斯科學習的鄧小平,是如何在1927年3月由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qū)委調(diào)遣,,到達國民革命中心之一的西安,,這段歷史其實很有挖掘價值。不幸的是,,一個月后,,李大釗被反動軍閥被捕入獄?!贝筢撓壬鷮O子李建生的話,,勾勒出鄧小平和李大釗兩位偉人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
不管怎樣,,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事業(yè)上,,這種聯(lián)系是堅固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紀念碑上,,“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題詞人正是鄧小平,。
——這條3公里的路上,似乎兩位偉人有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回望歷史,,鄧小平的這個著名論斷,,和90多年前李大釗的話如出一轍:“照這樣看來,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是整理生產(chǎn)的,不是破壞生產(chǎn)的,?!崩畲筢撨€強調(diào),社會主義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發(fā)生“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是要在運用中加以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
——這條3公里的路上,,至今還能捕捉到改革開放改變這個國家的諸多歷史細節(jié)。
1984年,,西絨線胡同145號,,北京市第一家西餐快餐館——義利快餐廳開業(yè)。紅色的霓虹燈,,中英文標識的快餐字樣,,涵蓋熱狗、漢堡,、炸雞,、牛排和咖啡的洋氣餐單,顯示出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迎接改革開放的朝氣,。時任北京市領導參觀了這家快餐店后,,甚至發(fā)出了“北京的吃飯難問題,要從大力發(fā)展快餐來解決”的號召,。
和李大釗故居近在咫尺的永寧胡同甲14號,,至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旅館,叫永寧旅館,。國企改革的宏大主題,,能在這個胡同小旅館找到溫情和勵志的注解,。
20多年前,這里由北京汽車制動器廠一處辦公樓改造而來,。到了2002年,,這家國企因經(jīng)營不善瀕臨倒閉,院子里垃圾堆成山,。2002年底,,包括8名黨員在內(nèi),16位下崗職工抱團再就業(yè),,接手了這家旅館,。他們湊了6萬塊錢,對小旅館重新裝修,。在西城區(qū)職介中心黨工委領導下,,還成立了永寧旅館黨支部。
43歲的王為民,,是16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回憶說,,當時大家干勁十足,,黨員們處處搶臟活累活,硬是把臟亂差的小旅館給“救”活了,。
——這條三公里的路上,,文化體制、教育體制等改革脈動,,節(jié)奏強勁有力,。
東絨線胡同北側,坐落著1986年建成的北京音樂廳,。作為我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音樂廳,,它一度盛況空前,但隨著流行音樂的挑戰(zhàn),,加上管理滯后,,開始蕭條不堪:演出還沒有結束,服務員就不知去向,;地上的口香糖,,一粘就是好幾年。
1993年,,北京音樂廳邁出了改革的步子,,成為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制定嚴格的演出管理制度,,開通中國第一個電腦售票系統(tǒng)……一系列改革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市場,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范例,。
名校集團化,、取消“共建”校、中考采取“名額分配”機制……過去5年里,,教育資源極為豐富,、配置不均衡問題同時也比較突出的首都北京“動真格”,大力推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大優(yōu)質資源整合力度,。
這條3公里長的路上,就能看到北京教改的縮影:作為名校的實驗二小已成了教育集團,,收編了涭水河小學這樣的“弱”校,,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魯迅中學啟動了“1+3”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一直在學校就讀的部分初二學生可以不參加中考,,直接進入名校,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學習……
“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是李大釗給中國青年寫下的勵志名言。今天中國青年的“躍進”與“雄飛”,,也有賴于通過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有所教”的指示。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p>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面對中外記者說的這段話溫暖了億萬人心,。
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共享發(fā)展成果,,需要改革攻堅。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堵點,、痛點、難點精準發(fā)力,,通過了一大批重要改革文件,,推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改革呈現(xiàn)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譜寫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改革的落腳點,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一位女教師和學生額相抵,,心相連……這條三公里長的路上,實驗二小校園內(nèi)一座雕像令人印象深刻,,雕像底座上鐫刻著一個金色的大字“愛”,。面向新世紀,,這所倡導“以愛育愛”理念的小學,,站在了教育改革實踐第一線: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大氣,、博愛,、智慧、致行”鮮明特質的學生,。
具有這些特質的學生,,是一個家庭,又何嘗不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獲得”,?
而90年前,,李大釗犧牲前希望“獲得”的,不是自己,,而是“愛國青年”——他在《獄中自述》中表示,,“實當負其全責”“惟望當局對于此等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不事株連,,則釗感且不盡矣,!”
這是何等的胸懷和精神,!
這是李大釗“愛的哲學”——“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國,,愛世界的人類,,都是這一個‘愛’。愛力愈大,,所愛愈博,。”這是李大釗“愛的哲學”,,他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8年前,,李大釗誕辰120周年之際,,習近平同志這樣呼吁:“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時刻牽掛國家興亡、時刻不忘人民疾苦并為之奮斗的精神和風范,,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提倡,。”
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李大釗被捕后的親筆自述,,自述表現(xiàn)出崇高的革命氣質,。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復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在路上”,執(zhí)著追求,、堅定前行,,腳步從未停息
沿著新文化街,走過東絨線胡同,,視線豁然開朗,,總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的國家大劇院映入眼簾。從1958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動議建設國家大劇院,,到2007年正式建成,經(jīng)歷了49年之久,。
2017年5月14日的夜晚,,矗立水畔的國家大劇院,宛若一顆“明珠”,,在燈光照射下晶瑩剔透,,如夢如幻。不遠處是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故宮,,碧瓦朱墻,,飛檐翹角,。古都的悠久文明與現(xiàn)代氣息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瑰麗畫卷,。
這個夜晚,,一場“千年之約”的精彩晚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2000多年前,懷著友好交往愿望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2000多年后的今天,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數(shù)十位國家首腦政要匯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的大道之行,。
這個夜晚,無數(shù)觀眾在電視機前看到了炫目的盛景,,也看到了中國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這樣的復興盛況,正是李大釗等中國共產(chǎn)黨無數(shù)先烈為之奮斗和希望看到的,。
在這個國家級藝術殿堂里,,也有李大釗的印記。201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一場名為《尋找李大釗》的話劇在這里上演。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季國平說,,尋找李大釗,,實際上是尋找李大釗的信仰。為什么要尋找,?因為信仰是當下我們最需要的,。
這樣一個細節(jié),令人唏噓不已——文華胡同24號,,李大釗當年月收入的一半,,就能買下這樣一所院子,,但他在京生活了8年,,卻從未買下一座宅邸。
“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時工資超過100塊大洋,,加上他在別的學校兼職教課,,每月收入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崩畲筢摷o念館辦公室副主任劉洋告訴記者,,當時一塊大洋,可買20多斤面粉,。
很多參觀李大釗故居的人會留下一個疑問,,一個月工資能買得起一個甚至幾個這樣院子的人,,8年后為什么只留下一塊大洋的財產(chǎn),錢都去哪兒了,?
當時的北大教授,,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群體。和李大釗同為當時名師的同事胡適,,平時上班就開著自己購置的小汽車代步,,當時北平城內(nèi)擁有私家車的極為少見。
而與胡適收入大體處在一個檔次的李大釗,,因為收入的大多數(shù)經(jīng)常接濟學生,、支援革命,甚至還會揭不開鍋,。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聽說了,,特意叮囑會計每月從李大釗的工資中扣一部分,直接送到家里,。
“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120元工資中拿出80元作為(共產(chǎn)黨)小組的活動經(jīng)費,。”紅旗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釗傳》中如此記錄,。
胡適與李大釗有過“問題與主義”之爭,,但兩人互相尊重,李大釗死后家無余財,,胡適還發(fā)動捐款給李大釗辦喪事,。兩人的不同選擇,是兩種不同的道路,。
“我們黨已經(jīng)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大釗先輩代表的,,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一種初心,。”李建生說,。
這3公里路的東頭,,是國家博物館。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來到國家博物館,。在李大釗獄中親筆自述前,,習近平等停下腳步,認真觀看,。
這是一場“時空對話”,。
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說:“對外聯(lián)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壓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強本國內(nèi)之多數(shù)民族;對內(nèi)喚起國內(nèi)之多數(shù)民眾,,共同團結于一個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綱領之下,,以抵制列強之壓迫,而達到建立一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fā)達國家產(chǎn)業(yè)之國家之目的?!?/p>
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fā)達國家產(chǎn)業(yè)——
這樣的“國家”,,歷經(jīng)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和全國人民的努力,,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實: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多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世界最大貿(mào)易國,,成為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引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2個多月前的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鄭重宣示,。
從李大釗故居到國家博物館,,這究竟是一條怎樣的路?走過這3公里,,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就是一條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C(Communism)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并注意促進其分子之團體的訓練,,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依托,!”96年前——1921年3月,,李大釗用筆名在《曙光》月刊刊文,,公開發(fā)出呼吁,。
再過5天,這個“強固精密的組織”的2000多名代表,將走進絨線胡同東面的人民大會堂,,代表8000多萬黨員,,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而這樣一個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習近平強調(diào):“黨要明確宣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什么樣的奮斗目標?!?/p>
96年前,,求索救國救民之路,李大釗說,,“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96年后,,作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xù)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李大釗曾這樣激勵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奮斗,唯有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在路上”,,執(zhí)著追求、堅定前行,,腳步從未停息,。
這條路,雖然指向康莊大道,但也不會是一帆風順,。正如李大釗曾說,,“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必須克服一切猶豫,、觀望,、懈怠,以昂揚奮發(fā)的精氣神,,沖過一切艱難險阻,,面向未來,永不止步,。
“從幾十個人走到今天,,就是因為革命理想高于天,因為不忘初心,,歷經(jīng)了很多坎坷和艱難,,踏踏實實走過來的。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同樣需要付出辛苦的、扎實的努力,?!臂骼闲iL話語樸實。
很少有人能想到,,先生故居里,,珍藏著一個“活”著的李大釗,一段極其珍貴的視頻上,,是正在莫斯科發(fā)表演講的李大釗,,雖然無聲,卻栩栩如生……
百年求索,,百年奮斗,。在李大釗就義90年后,他預言的“黃金時代”,,正漸行漸近,。
目睹今日之中國,大釗,,應該笑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