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專用道路里程還在一步步延伸,。通州城區(qū)范圍內有40多條道路已納入慢行系統(tǒng)改造計劃。并且按照規(guī)劃,,未來在行政辦公區(qū)和職工保障房之間還將修建一條全長2.7公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與既有的城市道路自行車道銜接,方便兩大功能區(qū)之間的交通往來,。
慢行系統(tǒng),,還包括濱水穿林、四通八達的綠道體系,。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區(qū),,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綠道體系建設工程正在進行。運河、潮白河等水系兩岸,,一度功能單一的河堤路正變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綠色線性空間,供市民鍛煉,、游憩,、漫步、騎行,。
溫榆河—北運河綠道過去是土路,,改建成綠道后,成了通州最美的騎行路,?!袄贤ㄖ荨饼R思文和他在通州自行車協(xié)會的伙伴們,,幾乎每天都要騎車繞著運河兜一圈,,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而且隨著綠道建設工程的推進,,騎車可以直達的公園景點越來越多,,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溫榆河風景林帶,,一線貫穿。
在通州,,溫榆河—北運河綠道這樣的市級綠道已建成百公里,。今年,通州區(qū)將繼續(xù)推進小中河綠道,、中壩河綠道,、涼水河綠道等綠道項目建設。環(huán)繞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區(qū)將構建以“四廊六環(huán)”為骨架結構的綠道網(wǎng)絡系統(tǒng),,串聯(lián)城市副中心的主要水系、林地,、濕地,、景觀功能區(qū),綠道總長度將達到633公里,。
推進慢行道路體系建設的同時,,通州區(qū)還將廣泛布局共享單車點位,在現(xiàn)有公共自行車點位的基礎上,,增加上千處由社會力量運營的共享單車點位,,讓市民在區(qū)域內騎行往來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建設的“快板”和“慢板”同時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智能,、舒適的交通路網(wǎng)正在一步步成形。
按照今年年初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街區(qū)層面)(2016年—2035年)》,,通過構建“公交+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模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的綠色出行比例要達到80%以上,內部通勤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依托干線綠道建設自行車專用道,,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自行車道里程將達到2300公里左右。
地上地下一條條通衢大道,,與毛細血管一樣的條條慢行道路縱橫交接,,快慢相宜、暢通八方的立體交通體系,,將引領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步步走近“沒有城市病的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