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頭烹飪環(huán)節(jié),,每當用餐高峰接近尾聲,,餐廳工作人員會大致計算出到閉餐時間的客流量,按照用餐需求進行定量烹飪,,“這樣不僅保證晚來吃飯同樣吃到新鮮出鍋的,,而且避免了大量食材的浪費?!眲⒓┱f,。
5、太平路小學等
自編教材進課堂學生分類垃圾成常態(tài)
北京各所學校也在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垃圾分類,,目前多數學校都在課堂內加入了垃圾分類教學內容,,并開展實踐活動。記者從燈市口小學,、太平路小學,、北工大附中十八里店分校了解到,垃圾分類走進了課堂,,孩子們已經自覺地把垃圾分類的意識從學校帶回家,。
“我家有好幾個垃圾桶放不同的東西,而且還有一個小盒子,,專門放廢棄電池,?!焙5韰^(qū)太平路小學的一位女同學告訴記者。正因為學校將垃圾分類知識設置為校本課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成為家里的垃圾分類小專家,,帶領父母一起參與垃圾分類。
學校講授的垃圾分類知識系統(tǒng)到什么程度,?記者梳理發(fā)現,,校本課程、宣傳講座是很多學??破绽诸愔R的主要做法,。不少學校還在校內開展垃圾分類實踐,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垃圾,,并給予一定獎勵,。
太平路小學副校長閆志瑋介紹,學校2014年開始使用自主編寫的3本生態(tài)文明校本教材,,這些課程主要在綜合實踐課上教授,,不同年級側重不同內容,一個學期大概有4周時間介紹環(huán)保,、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朝陽區(qū)北工大附中十八里店分校2016年起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學校結合不同學科,,在課程內容中融入垃圾分類知識,。此外,每學期會開設至少兩次垃圾分類知識講座,,邀請專家為學生進行介紹,,各班級平時也會利用班會向學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學校不僅把垃圾分類帶進課堂,,孩子們更是在學校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垃圾分類。在太平路小學,、燈市口小學,,記者看到貼著不同標簽的垃圾桶,比如紙制品回收箱,、塑料制品回收箱等等,。因為具備了一定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孩子們對如何使用這些垃圾桶也變得非常嫻熟,。午餐結束后,,孩子們將餐盤里的殘渣倒進廚余垃圾桶,擦嘴的濕紙巾,、餐巾紙等扔進紙制品回收箱,,酸奶瓶等則進了塑料制品回收箱,。
燈市口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袁日涉告訴記者,每個班級都設置了兩個垃圾桶,,一個用于放置其他垃圾,,一個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會賣給回收公司,,到了學期末,,有的班級一個月能換五六百元。
據介紹,,學校會將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賣掉,,用于植樹養(yǎng)樹綠化活動。燈市口小學德育主任劉紅聯(lián)介紹,,學校聯(lián)合附近的公園,,組織學生在公園內認養(yǎng)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