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3歲大學畢業(yè)就進入青島港,,37年來一直在碼頭上摸爬滾打,。建設全自動化碼頭是我多年的夢想,而這一天終于來了,!”接到任命時,,因肺癌手術尚在家休養(yǎng)的張連鋼興奮得像個孩子。
2013年10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項目組吹響了“集結號”,。李永翠、李波,、張衛(wèi),、呂向東,、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強,、王延春等8個核心成員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黨員21人,成立了攻關團隊,,在張連鋼的帶領下,,開始了沖擊世界港口科技制高點的艱難跋涉……
立項之初,項目組成員連自動化碼頭是什么樣都沒見過,。抱著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張連鋼帶領大家先后奔赴荷蘭、英國,、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取經”,,但國外同行“連捂帶蓋”,,技術壁壘讓項目組備受煎熬:不準下車,不準拍照,,不提供任何數(shù)據(jù),。
“他們說憑咱們現(xiàn)在的技術,做出這個碼頭至少10年,,建議我們直接購買他們的成熟技術,!”隨行翻譯板著臉低聲對張連鋼說。
“僅僅一個口岸業(yè)務的小小模塊,,外國供應商就報了5000工時,,折合人民幣780萬元,如果全部用國外方案總花費更是不可想象,?!眻F隊信息技術組負責人徐永寧回憶。跑了一圈,,沒求到“真經”,,卻讓項目組清醒地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還得靠自己,。
自動化碼頭的核心技術是ECS系統(tǒng),當時全球自動化碼頭設備控制系統(tǒng)的唯一供貨商是荷蘭TBA,,不僅技術不開放,,還有捆綁銷售等問題。掏錢買人家的東西,,只能用不能動,,“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張連鋼決定:擺脫壟斷掣肘自己干,,與上海振華聯(lián)合開發(fā)ECS系統(tǒng),。
“最艱難的時候,是我們對ECS研發(fā)進行階段評估后,,發(fā)現(xiàn)功能根本達不到需求,,幾十億元的投資可能轉不起來了,開工時間也得拖后好幾年,?!眻F隊IT組負責人李永翠告訴記者,那天的會議室一片死寂,,最后,,張連鋼打破沉默:“做不好,我們就排隊跳海,。我第一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