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細菌
Masopust在十多年前就開始考慮小鼠潔凈度帶來的問題,。實驗小鼠的免疫組成與人體的免疫組成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令他感到震驚,。當(dāng)時,,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遺傳學(xué)上的差異造成的,但 Masopust 懷疑,,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實驗小鼠的生活環(huán)境,。他想知道這些問題是存在于所有小鼠中,還是僅存在于實驗小鼠中,。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Masopust開始比較實驗室小鼠,、寵物店小鼠以及谷倉里野生小鼠的免疫組成。在實驗室小鼠的血液中,,抗癌和抗感染的記憶T細胞,,即接觸過病原體的免疫細胞非常少。事實上,,實驗室小鼠的身體其它組織中幾乎完全沒有T細胞,,而這些記憶T細胞則廣泛存在于人類、野生小鼠和寵物店小鼠的各個組織中,。總體而言,,實驗室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似乎非常“原始”,,更接近人類嬰兒而非成人的免疫系統(tǒng),。
Masopust懷疑感染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認為可以通過將實驗室小鼠暴露于感染因子下來誘導(dǎo)其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如果實驗室小鼠的問題在于過于潔凈,那么或許可以試著讓它們變“臟”,。
他設(shè)計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將一只寵物店小鼠放入一個裝有幾只實驗小鼠的籠子里,。實驗小鼠會感染上寵物店小鼠攜帶的各種病原體——皮毛螨、蟯蟲和小鼠肝炎,,或許之后在免疫方面會更接近寵物店的小鼠,。與 Masopust 合作的明尼蘇達大學(xué)免疫學(xué)家 Stephen Jameson 指出,這種混養(yǎng)方式“會讓傳統(tǒng)備受呵護的實驗室小鼠更貼近人類可能具有的正常免疫過程”,。
然而研究人員遇到的一大難題是不知道該在哪里養(yǎng)這些帶菌的小鼠,。Masopust說:“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污染同事的小鼠?!碑?dāng)他第一次與動物飼養(yǎng)人員討論這一實驗時,,大家都很緊張。但幸運的是,,明尼蘇達大學(xué)當(dāng)時正準(zhǔn)備在Masopust的實驗樓里建造一個高度隔離的實驗室——專為生物安全三級(BSL-3)研究而設(shè)計,,這意味著它能夠安全地隔離人類致病菌。同時,,它也可以防止帶病小鼠將病原體傳播給其它小鼠,。2013年,Masopust等人設(shè)法申請到了一個房間,。Masopust說:“我運氣好,,BSL-3動物房利用率不高。為了增加收入,實驗室允許其他人使用,。”現(xiàn)在,,這個房間里共有500只小鼠,,全部養(yǎng)在塑料籠子里,每只籠子里混養(yǎng)著幾只潔凈的實驗室小鼠和一只臟兮兮的寵物店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