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又是一次假消息。
專業(yè)
另外,,秉持著刨根問底的精神,島妹又特地就大象貿易一事采訪了獨立野生動物研究者季偉先生,。
問:對于《衛(wèi)報》的報道中形容的津巴布韋把大象賣給中國賺錢的情況,,是否有偏頗的地方?
答: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其附錄II中現行的備注條件允許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向適宜的目的地出口活體非洲象,。
從數量上看,,1980-2012年,津巴布韋總共出口了1219頭活象,,其中南非進口最多,,共381頭,大多數用于在南非境內建立新的非洲象群,;非洲以外,,美國最多,361頭,,德國第二,,253頭。英國也從津巴布韋進口過31頭非洲象,,數量在歐洲國家排名第三,。津巴布韋向非洲本土、歐洲,、美洲輸出的活體非洲象數量,,遠大于向俄羅斯、亞洲等地輸出的數量,。
從保護級別來看,,去年,美國從總共只有30多頭非洲象的斯威士蘭一下子引進了17頭非洲象,,但是根據CITES附錄I的規(guī)定,,斯威士蘭非洲象是需要在嚴格管制下才能進行的,其中包括進出口雙方都認為此項貿易對非洲象生存沒有危害,。
可見,,輿論具有很大針對性,無論從數量上還是保護級別上,,均存在嚴重不對等和錯位,,事實與法規(guī)未得到充分展示。國際野生動物保護需要客觀公正的輿論進行引導,,才不會產生偏激,,最終真正有助于國際野生動物保護這個目標。
問:動物保護人士認為,,津巴布韋向動物園出口大象,,是不合理的,您怎么看,?
答:我認為是合理的,。
首先,對種群數量有貢獻的是種群內的可繁育成年個體,,在分布區(qū)保護好可繁育成年個體,。同時,,在特殊氣候條件下,將一定數量的可能無法存活到成年的個體轉移到有條件讓它們安然長大的地方,,獲得一定資金,,用于棲息地和種群保護,這是此項活體貿易的合理性,。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的野生動物園硬件,、軟件設施均有很大提高,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所以中國有條件讓這些大象平安成長,。
反而是之前,美國從斯威士蘭進口的大象,,其中一頭達到美國達拉斯動物園后2個月就分娩,,所以,這次運輸是在該非洲象懷孕20月左右完成的,。這樣的運輸,,對懷孕母體和未出生幼崽有高度風險。對于如此不合理的安排,,一些西方動物保護人士集體失明與失聲,,也是很不合理的。
問:還有人認為,,津巴布韋向動物園出口大象,,讓人從感情上難以接受,您怎么看,?
答:保護工作需要消耗大量資金,,由于受到西方國家長期經濟制裁,津巴布韋經濟遭遇到困境,,甚至出現了連護林員的工資都無法及時、足額發(fā)出的情況,,以至于在2015年出現了護林員主動毒殺大象來引起世人關注的極端事件,。
事實上,津巴布韋一直在保護大象上做出很多努力,。舉個例子,,肯尼亞只有2萬多頭非洲象,且種群數量幾十年來一直得不到顯著恢復,,象群密度僅為0.3頭/平方公里,;而津巴布韋境內非洲象數量持續(xù)增長,有超過8萬頭,,密度達到了1.2頭/平方公里,,顯著高于公認的0.5頭,。
綜上,我認為,,津巴布韋出口大象是一項兩國攜手保護非洲旗艦物種的實實在在的行動,,通過可持續(xù)利用,來同時實現保護大象和當地社區(qū)發(fā)展,,應當從感情上是可以接受的,。
文/百里明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