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運十項目啟動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增大了項目的難度。
記者:這么大的影響,,動蕩,,對你們而言,還能靜心地潛心設(shè)計嗎,?
程不時:大家是很認真,,認真到什么程度我舉個例子,第一次涉及到噪聲問題,,大家都沒接觸過,,這怎么辦,就跟民航聯(lián)系了,,從這個最基層的調(diào)查起,,而且說噪聲的來源是什么,最大的來源是這個發(fā)動機噴口,,這個噴口后面噴出來的噴流,,有一個三角錐,,這個里面噪聲是最大的,那么這個噪聲到底有多大,,我這個隔音要隔多少,,把它隔掉,沒有數(shù)據(jù),,那么他們進去測,,我們搞噪聲的那些人就去測,怎么測呢,?往里拿著拾音器,,一個桿子伸到前面,伸到噪聲錐里面去,,還不夠近,,還要往里走。
記者:危險嗎,?
程不時:那是怕危險,,怕震昏,把人要震昏,,震昏就倒在那里頭出不來了,,所以你用繩子綁住,這是最土的方法,,簡直是過瀘定橋的辦法,。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程不時他們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技術(shù)革新,。
程不時:比如說油量的移動的問題,我們這個飛機要裝56噸油,,要裝到機翼里面,,但是飛機在空中,它要傾斜的,,它一傾斜,,油箱就在里面晃蕩了,油就流了,,怎么保證繼續(xù)供油呢,,有個實驗,要做一個真正的,,機翼一樣大的油箱,,我們真的做了這么一個油箱,很大的,,幾十噸油裝進去,,然后讓它在空中可以這樣動,,幾個動作怎么做呢?我們工人工程師,,他設(shè)計的時候,,用三個點把它支起來,這三個點不同的移動,,就可以造成幾個角度的變化,,你知道吧,后來航空部的副部長,,搞技術(shù)的副部長,,他一看這是開創(chuàng)性的,都沒看見過的,,他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我后來到了美國,,美國有個造大飛機的公司,我去看,,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我看他們做,他們怎么做,,機翼上吊很多鋼索,,然后這邊拉那邊拉,可以讓它在空中變成各種形狀,,那比我們土多了,。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