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建設者,80后比例超過一半,,他們拋家舍業(yè),專注每一個細節(jié),,越是艱險越向前——
超級工程鍛造的青春(青春派,?時代新人新?lián)敘?
港珠澳大橋,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guī)模最龐大的橋梁,被世人譽為“超級工程”,。項目即將完工之際,,記者來到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現(xiàn)場,隨處可見面龐年輕但皮膚黝黑的80后青年建設者,。他們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成為大橋建設的主力軍。7年緊張建設,,7年艱辛付出,,他們承受了什么,又書寫下什么,?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硬漢能使“繡花針”:工匠精神苛求每個細節(jié)
“這是咱們國家第一次做這么深、這么長的沉管隧道,,所以我們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小心翼翼,、精益求精?!闭f這話的叫劉經國,,先后在港珠澳大橋工程中負責沉管預制、人工島主體建設等項目,。他所說的“沉管隧道”,,在我國乃至世界上還都是新鮮玩意兒。此前,,我國已有的沉管工程總共還不到4公里,,而港珠澳大橋要造的沉管則長達6.7公里,還要沉到40多米的海底,,并滿足120年的設計壽命,,對技術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在構件安裝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的精度在5毫米以內就可以滿足要求,,但實際上,,有1毫米的誤差我們都覺得不舒服,非得通過各種辦法把誤差降到0.5毫米以內才行,?!眲⒔泧f,沉管預制時,,一米八幾的他每天都要鉆進長38米,、高11.4米、壁厚僅1.5米的鋼筋籠里,,舉著手電筒左右騰挪,,把近100根注漿管的安裝效果一一檢查到位,確保每一個焊接位置的密閉性能,?!艾F(xiàn)在回過頭看‘云淡風輕’,但當時那種疲憊真是苦不堪言,,就想著什么時候是個頭啊,,可責任心又迫使你不得不認真?!眲⒔泧f,。
港珠澳大橋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工程,不僅在于規(guī)模,、體量,,更在于對技術的追求,對質量細節(jié)的注重,。這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被建設者們自覺踐行在大橋建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預制完成后,、浮運沉放前,沉管要進行舾裝,。主管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楊永宏要確保沉管的每一個螺絲,、每一個閥件不能出一點問題,否則,,沉管安裝就會受到影響乃至被迫取消,。“為此,,我們要對每個沉管做3到4次演練,,一遍遍地檢查確認?!睏钣篮暾f,,他至今還記得沉管里的每個細節(jié),,“就像一幅地圖印在了腦子里?!?/p>
“經驗是試出來的,,質量是磨出來的?!睘榱诉m應南方的海洋性氣候,、保障使用壽命,大橋人工島主體建筑,、擋浪墻采用了更高技術規(guī)格的清水混凝土,?!耙郧皼]有施工經驗,,我們就一次次地打模板、做實驗,,一次次地調整材料比例,,最終達到了最佳效果?!标惾笳f這樣的過程十分煎熬,,但絕不后悔,“超級工程不僅是‘產品’,,更是個‘作品’,,每個細節(jié)都應該是完美的,不能留一絲遺憾,?!?/p>
正是憑借這股子認真勁,大橋建設者們創(chuàng)造了“極限3毫米對接偏差”“最終接頭毫米級偏差”等一項項震撼人心的紀錄,,圓滿完成了33節(jié)巨型沉管和最終接頭安裝的施工任務,,創(chuàng)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跡。
初生牛犢不怕虎:條件艱苦卻激發(fā)出斗志
2011年夏天,,剛參加完入職培訓的陳三洋和同屆學員們一起,,聚在公司等待分配消息,“大家一知道我被派到港珠澳大橋后,,立馬就投來羨慕的目光,。這么大的項目,對搞工程的人來說,,真是可遇不可求,!”那時,年僅24歲的陳三洋對超級工程滿心向往,,而對即將到來的艱辛工作,,卻“一點概念都沒有”,。
一到項目上,陳三洋便被指派參與人工島工程——在海面上“無中生有”,,建兩座連接沉管的人工島,。由于離岸邊需要坐兩個小時船,項目部索性在施工水域附近安營扎寨,,在生活船上吃住了半年多,,“風平浪靜還好,一起風浪,,船就搖搖晃晃,,有時吐得稀里嘩啦,睡不好覺是常事”,。人工島完成鋼圓筒振沉后,,還要把中間區(qū)域海水排干,這一過程中需派專人實時監(jiān)測水位,。一天晚上,,其他人都已撤回,只留了陳三洋一個人漂在“島”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荒涼,、孤獨”。
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工作壓力,,青年建設者們沒有畏懼,,反而被激發(fā)出更加昂揚的斗志。
身為技術員的陳三洋,,除了每天完成審圖紙,、做方案、定工藝,、審核查驗,、協(xié)調施工等“規(guī)定動作”,還自我加壓,、鉆研工藝,,先后為施工提出了“冷卻循環(huán)水可逆流式分流器”等建議。每年10多項合理化建議被采納,,讓陳三洋成了同事眼中的“創(chuàng)新達人”,。6年過去,他已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應屆生,而成了能“挑大梁”的項目技術骨干,。
不同于陳三洋,,楊永宏來到項目之前,已經參與過蘇通大橋,、京滬高鐵等大項目,,在港珠澳大橋,過往的經驗與持續(xù)的努力幫他實現(xiàn)了快速成長,。2013年,,33歲的他便要負責管理整個非通航孔橋的施工,“雖然是小橋,,但質量,、安全我自己要負總責,壓力和責任完全不一樣,?!睅啄觊g,他從工區(qū)工程部長,、助理到了工區(qū)項目副經理,,如今已晉升為島隧項目專業(yè)副總工程師,?!俺砷L背后是付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睏钣篮暾f,相比而言,,無論是工程設計,、監(jiān)理單位,還是房建領域的工作都比堅守在橋梁建設一線要輕松不少,,“可是人到了一定階段,,首先應該追求的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不是嗎,?”
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個行業(yè)是講究責任和奉獻的
在工程建設行業(yè),,長年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是常態(tài),,一項耗時7年之久的工程,,更是成倍放大著離愁別緒。一邊是新組建的家庭,,一邊是剛起步的事業(yè),,80后建設者在感受喜悅之余,也承受了許多壓力。
2011年初到項目部時,,劉經國的孩子剛滿兩歲,。幾年緊張施工,完全沒有周末,,雖然說原則上每季度可以休息5天時間,,但作為主要管理人員,劉經國不得不放棄多數的休假機會,?!皩胰说奶澢房隙ㄊ怯械模沁@個行業(yè)又是最講究責任心和奉獻的,,這么多人每人負責一塊,,這么大的工程也不可能停下來……”劉經國的眼里泛著淚光做起了“檢討”,“就算回到家,,前兩天很放松,、很舒服,可呆個3天之后,,我的心里就開始發(fā)慌,,感覺空落落的,總想回現(xiàn)場,?!?/p>
相較之下,楊永宏和陳三洋則更幸福一些——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都跟著一起到了珠海定居,??臻g距離是近了,可由于建在海上的項目部離市區(qū)很遠,,見面機會依然十分有限,。待到項目結束,他們又將舉家遷徙,,四海為家,。
說起家庭,好男兒心懷愧疚,、欲言又止,,可一說到事業(yè),他們又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咱們做的這個沉管技術,,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里程碑意義,。從施工上看,,咱們的項目制度、體系建設,、風險控制,、現(xiàn)場管理在全國都是絕對的樣板工程?!眲⒔泧院赖卣f,。“我很慶幸職業(yè)生涯能從港珠澳大橋開始,。在這里,,我們和國內一批最優(yōu)秀的工程行業(yè)人才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程不比任何人差,!”陳三洋的臉上同樣滿是驕傲,。
項目收尾后,數以千計的青年建設者們便將各奔東西,,去往下一個項目,,開啟新一段征程,把在超級工程中收獲的寶貴財富帶往祖國每一個角落,。而屹立于伶仃洋上的這座大橋,,將永久鐫刻著他們奮斗過的青春年華,任波濤洶涌,,任歲月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