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fā):6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麗娜
農民張立峰在30歲之前最想擺脫的身份就是農民,。但沒想到的是,,“逃離”農村十年后,,張立峰走上了“回頭路”,,重新走進那片長滿莊稼和充滿希望的土地。
農村新面貌,,吸引人返鄉(xiāng)
張立峰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林西縣大營子鄉(xiāng)土廟子村,。過去,,張立峰覺得這里太“土”,不僅名字土,,放眼看到的也都是灘灘彎彎,,“走進馬蘭灘,黃沙冒了煙,,地里不打糧,,公雞上了房。 ”一想起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這段順口溜,,他就更想離開。
上午7點多,,張立峰和工人們駕駛著福星凱恩大犁扣地,。今年是他回村種地的第六個年頭 ,他準備自己開始單干,,承包了400畝地,。出生于1981年,穿著夾克、牛仔褲,、運動鞋,,除了皮膚略顯粗糙,張立峰不像個農民,,可他的確又做回農民了,。
曾經,農村壯勞力大都背井離鄉(xiāng),。張立峰也曾認為,,只要擺脫掉農民身份,就是人生贏家,。 年輕人逃離之后,,他的家鄉(xiāng)一度都是這樣的景象:村子空了、田地荒了,、耕牛賣了,,村里能見到的就是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
在地里翻騰了十多個來回,,張立峰招呼工人們停下來喝口水。今年他沒有跟風種洋蔥,,而是精選種子種馬鈴薯和尖椒,。 他在周邊市場曾做過調研,還認真計算了400畝地的投入和產出,。
他認為自己和父輩們種地是有區(qū)別的,,父輩種地都不算賬,種什么是什么,,收一點是一點,。他的算賬本事是跟表哥楊久軍學習的。
2014年夏天他回家發(fā)現(xiàn),,昔日的小村莊早已不是他逃離時的樣子了 :距離縣城8公里的城郊村,,交通條件變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土坯房變成磚瓦房,,干凈的自來水流進家家戶戶的水缸,撂荒的土地成了香餑餑,,村民紛紛承包土地發(fā)展規(guī)?;N植,走上了依靠產業(yè)發(fā)家致富的道路,。
土廟子村居然有了百萬富翁 ,,比他年長幾歲的表哥楊久軍,,承包土地發(fā)展設施農業(yè),帶動村民種植圓蔥,、辣椒,、胡蘿卜,有的產品遠銷香港等地區(qū),,而楊久軍也成了人們崇拜的“經紀人”,,這名種植能手,在城里買了樓房,,但還愿意留在農村,。
張立峰熟練地打理著農機,偶爾修修補補,。他在城里打工當過司機,,干過泥瓦工,后來在一家汽車修理廠干了8年的修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