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種說法很是能“吸贊”。
“我一天在單位也沒干啥,怎么還會覺得很累?。俊薄罢l說你什么也沒做?你提供了情緒價值?。 币恍┠贻p人喜歡在網(wǎng)絡(luò)上調(diào)侃和分享,,自己在單位工作群怎么回復(fù)領(lǐng)導(dǎo),,怎么對“甲方爸爸”唯唯諾諾。
“嗯嗯嗯嗯”“好好好好”要多說,;
“沒問題沒問題,,馬上馬上”是標配;
“好的呀好的呀”更討喜,。
還有日常交往:微信群朋友圈點幾個贊,、敲幾個哈才算最合適?怎么隨時能克制住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最合適的情緒,?這樣的“攻略”在網(wǎng)上也特別受歡迎。
可是這么“堅持”一段時間,,這些人又說會覺得特別疲憊,,沒存在感沒成就感,只能靠下班后瘋狂“刷劇”“吸貓”,,或者直接呼呼大睡,,才能勉強“充上電”來應(yīng)對第二天的起床干活?!疤善健薄熬氲 币渤闪怂麄兊目陬^語和習(xí)慣性自稱,。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未被解決的問題可能會逐漸變得模糊,甚至完全被遺忘,,使得雙方在溝通時仿佛在對空氣揮拳,,無法準確把握問題的核心。這種狀況導(dǎo)致溝通效率降低,,情緒變得更加糟糕,,工作態(tài)度也變得敷衍了事。人們甚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精神離職”來形容這種狀態(tài),。更糟糕的是,,這種惡性循環(huán)還會導(dǎo)致年輕人的離職率上升,他們可能會在情緒不佳時突然決定離職,,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秒離”,。
其實好好說話,不等同于說好聽的話,。都是成年人了,,誰也不用如此費心“慣”著對方。說正常真實的話,,說雙方都能聽得懂的話,,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