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思聰拯救了它,,現(xiàn)在它成了一個專業(yè)
其實,,早在2003年,電子競技就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并在2008年被重新定義為第78號體育運動項目,。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還決定組建一支17人的電子競技項目國家隊參賽,,后因輿論壓力并未成功,。
當時大眾還是將電競當做不務正業(yè)來看待?!半娮痈偧家菜泱w育,?”、“如果這個也算體育的話,,呼吸也該算體育了……” 不少人認為體育的本身是為了強健體魄,,但電競只會讓人落下一身病,而家長們更是擔憂這是變相鼓勵孩子們更加沉迷于游戲……
時至今日,,這樣的想法還是主流,。但我們真的了解電競是怎么回事嗎?如果成為專業(yè)的話,,學這個靠譜么,?今天堂主就來八一八電子競技,給你提供判斷依據,。
電競是啥,?
電子競技就是電子游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活動。不同于網游的角色扮演為主,,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接近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對抗性和競技性是它的特點。
業(yè)內人士點評:“體育運動并沒有限定一定要是身體方面的鍛煉,,腦力的鍛煉也是一個領域,,從這個角度看,電子競技和傳統(tǒng)的棋牌類體育項目很像,?!?/p>
不過既然是競技,電競訓練其實枯燥辛苦,,節(jié)奏更強,。國內著名電子競技選手、世界冠軍李曉峰的微博上就寫著,,他一天最多需要訓練16到18個小時,,并非“隨便玩玩”就能取得成績。
國際上作為電競賽事的游戲多為直接對抗的FPS游戲,、類dota游戲,、格斗游戲,廣為人知的電競游戲包括魔獸爭霸,、dota,、DOTA2,、lol、CS,、雷神之錘,、星際爭霸、帝國時代等局域網/網戰(zhàn)游戲,。
電競有多火,?
提到中國的電競行業(yè),不得不提國民老公王思聰,。媒體稱王思聰是力攬狂瀾的英雄,。一手助推了中國電競產業(yè)的轉折——2011年他加入電競行業(yè)時,國內市場一片蕭條,,很多職業(yè)選手幾乎活不下去,。
王思聰有句名言:“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我的優(yōu)勢就是有錢,?!痹谒哪甓鄷r間里王思聰用錢砸出了一個幾乎完成電競產業(yè)鏈的全面布局:上游研發(fā)與運營游戲內容,中間產生制作內容(賽事,、電競俱樂部,、主播),下游內容傳播(在線直播平臺,、周邊,、粉絲)。
如今,,他的帶動下,,富二代,、明星的加入也讓國內電競行業(yè)風生水起,,2015年,用戶群體在2015年已經高達1.24億,,也就是全國約每12人中就有一個是電子競技的用戶,。職業(yè)選手的工資從六千至三萬元不等。不少電競選手和游戲直播的年薪更是高達千萬,。
2015年的《中國電子競技行業(yè)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競技行業(yè)整體市場規(guī)模達到269.1億元,較2014年增長18.9%,。其中,,電子競技賽事收入3.1億元,俱樂部,、直播平臺電子競技衍生收入20.7億元,,電子競技游戲收入245.3億元,,分別較2014年增長143%、137%和13%,。
高校電競現(xiàn)狀
電競是不少高校大學生業(yè)余生活的一部分,,高校聯(lián)賽也層出不窮。2015年國內共有910所高校設有電子競技社團,,跨校之間的各類高校電競賽事超過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