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清正廉明,,鐵面無私
清明時節(jié),,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蕪湖路的包公園,,春意盎然,,游人如織。包公祠祠堂上方高懸的“色正寒芒”橫匾,,彰顯了包公執(zhí)法如山、鐵面無私的品格,。游客參觀包公像,祭拜包公,,聆聽包公故事,傳承包公文化,。
包公名拯字希仁,,公元99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肥東縣,。他一生為官20多年,,勤勤懇懇,,清正廉明,,被人們譽為“包青天”,。他兩袖清風,,去世后沒給子孫留下什么財產,而是留下了嚴格的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p>
“每年清明期間,來瞻仰包公的人比較多,,游客對他都很敬仰?!卑珗@副主任許仁忠告訴記者,除了周邊市民外,,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包公后人每年春節(jié)及包公祭日期間會前來祭拜,“合肥是包公的根,,慕名而來祭拜的人很多?!?/p>
包公又稱包孝肅,“孝肅”是他去世后皇帝封的謚號,?!啊ⅰ谇?,孝道是他很重要的一個品質,,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品質,。‘肅’就是大公無私,、不畏權貴、辦案公正,。”許仁忠認為,,概括而言,,包公精神即“公明廉威,勤政為民,;反腐反庸,,無私無懼;深察民情,,為民請命,;清心直道,嚴于律己”,。
凝結在包公身上忠,、孝,、廉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后世,。許仁忠說,,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下,,傳承包公家訓、倡導“包公精神”很有必要,。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多用“黑包公” 莫選“和事佬” 新華社記者馮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