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9日電 記者手記:牧區(qū)聾童的“第二個家”
新華社記者關俏俏,、胡虎虎,、宿傳義
自從進入霍城縣特殊教育學校,,8歲的娜孜拉依·吐魯斯拜克和哥哥阿拉帕爾·吐魯斯拜克再也沒去過“冬窩子”。那遙遠的冬牧場已然成為兄妹倆模糊的記憶,。
在位于中國西北邊境的新疆牧區(qū),,4月,,正逢春羔生產季,。
剛剛31歲的吐魯斯拜克·哈米特果斷放下接羔續(xù)幼的忙碌生產,,從冬窩子趕回位于霍城縣果子溝牧業(yè)隊的家中,等待特教學校的老師上門家訪,。
小車剛剛駛入村子巷道,,記者就看見吐魯斯拜克帶著兩個孩子和年近70的母親等在家門口,。
“許爸爸!”“周媽媽,!”娜孜拉依和阿拉帕爾蹦蹦跳跳迎上來,,一人牽一位老師拉進了家門。
在霍城縣特教學校,,對孩子們關愛有加的許智宏夫妻倆,,被70多名聽障和培智的孩子親切地喊作“許爸爸”和“周媽媽”。
將老師們請入房間脫鞋上炕,,吐魯斯拜克拿出助聽器給兩個孩子戴上。
“娜孜拉依,!”許智宏用手擋住嘴巴,,讓孩子看不到口型。
“到,!”專心聽聲音的娜孜拉依快速舉起右手示意,,聲音稚嫩歡快。
這邊,,妻子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吐魯斯拜克放下手機笑了笑:“家里的羊又下羊羔了,老婆子說她一個人搞不定,?!钡卖斔拱菘诉€是淡定地坐在炕上繼續(xù)和老師們交流。
看著孩子和老師對話,,吐魯斯拜克很是感慨,。
阿拉帕爾兩歲時被診斷患有“極重度耳聾”,雙耳聽力損失97分貝,。不久,,年僅一歲的女兒也出現這一情況,聽力只比哥哥稍好一點,。
“只要能做手術,,哪怕賣掉所有牛羊,傾家蕩產,?!蓖卖斔拱菘苏f,盡管他想盡辦法希望孩子能開口說話,,但醫(yī)生都說不可能,。
從春秋草場到夏牧場,從冬窩子到定居點,,吐魯斯拜克夫妻倆只能在四季轉場中照顧兩個孩子和年邁的母親,。生活的重擔讓吐魯斯拜克一度陷入絕望,。
“后來,鄉(xiāng)里的干部告訴我縣城有個特教學校,,讓我去看看,。”2014年,,阿拉帕爾和娜孜拉依先后進入特教學校就讀,。那一年,當地財政全額撥款的霍城縣特殊教育學校剛剛成立,,迎來了第一批農牧區(qū)聾童,。
吐魯斯拜克至今清晰地記得聽到阿拉帕爾第一次開口喊“爸爸”時,內心的那種難以置信與欣喜,。
“那是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三個周末,,我去接他,一進門就聽見他喊‘爸爸’,?!?/p>
那個下午,從學校到家的車上,,吐魯斯拜克讓孩子喊了一路,。“爸爸”兩個字,,讓他覺得如此動聽與幸福,。
2016年,阿拉帕爾和娜孜拉依還通過特教學校申請到免費人工耳蝸項目,。
“一套國產人工耳蝸14萬元到16萬元的價格,,對一般家庭來說都是不小的開支,更何況吐魯斯拜克這樣的貧困家庭,?!痹S智宏說,除了免費人工耳蝸項目,,學校衣食住行全額免費,,還有每年每人6000元的補貼,這為貧困家庭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
如今,,吐魯斯拜克夫妻倆可以放心轉場發(fā)展生產,“我正努力多養(yǎng)些牛羊,,為孩子攢些錢,,希望孩子上完初中還能去學點技術,以后有穩(wěn)定的收入?!?/p>
聽著吐魯斯拜克的叮囑,,阿拉帕爾和娜孜拉依牽著老師的手,走出家門,,他們將坐車回到“第二個家”繼續(xù)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