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號界碑見證:“國際小法庭”的中緬調解員五年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69起,調解成功率達97%。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換來了邊民的笑臉和邊境的寧靜,。體現(xiàn)了“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為中緬友誼打下堅實的民間基礎,。
“小留學生”:上學出國、放學回國
13歲的緬甸女孩妹鳳每天往來于中緬之間:清晨,她騎著自行車出境到中方上小學,傍晚回到緬甸的家中——和她一樣,每天都有不少緬籍“小留學生”一邊同國門邊防官兵打招呼,一邊三五成群地騎車從71號界碑旁的銀井通道進入中國境內,。他們“上學出國,、放學回國”的身影,成為中緬邊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近年來,隨著當?shù)亟逃讲粩嗵岣吆蜕婢捇橐鲋饾u增多,越來越多的緬甸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中國讀書,。妹鳳就讀的銀井小學,被稱為“中緬邊境第一所邊防小學”,由姐相鄉(xiāng)政府,、德宏公安邊防支隊、社會力量三方聯(lián)創(chuàng),。
教育無國界,大愛無親疏,。“我們實行漢,、傣,、緬‘三語教學’,傳授民族團結、傣族傳統(tǒng)文化,、中緬友好歷史文化等知識,。”銀井小學校長孫加亮介紹,目前該校學生共143人,其中緬籍學生51人,是名副其實的“跨國學堂”,。
課堂上書聲瑯瑯,、操場上歡聲笑語?!霸谶@里,中緬兩國孩子待遇同等,沒有國別之分,。他們學一樣的課程,共同享受‘兩免一補’、免費營養(yǎng)餐等,?!便y井邊境檢查站站長譚澤鑫說,“我站開辟‘綠色通道’方便緬籍學生出入境;成立了‘陽光工程’基金,先后資助近80名中緬貧困兒童?!?/p>
當被問及“你為什么來中國讀書”時,二年級的緬籍學生旺卯回答:“這里的學習條件好,我可以學寫中國字,還能交中國小朋友,。我長大想當醫(yī)生,為大家看病?!?/p>